父皇待他与水漪,就如同当年,如海教导水溶与父皇那般。因为水溶那时不过只是一位世子,将来所要做的事,也不过是承继王位,所以对他自然是没那么严厉。可是父皇就大大的不一样了,父皇那时的身份也是太子储君,将来可是要承继江山社稷的,所以如海才会如此严厉,因为父皇的一言一行,以及他的思维举动,无一不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安危与百姓的衣食住行,如今看来,如海当这太傅一职,也实在是实至名归了。
虽然自己并没有亲自经历那几年硝烟弥漫的日子,可是在他一边听着水溶描述的时候,他就不难想象得到,当时的局势是如何危险紧促。外公毕竟是常年参加过征战的,所以在他看来,若是想要能永镇一方平安,那必然唯有用非常手段,所以,外公的办法只有用在外敌身上,而不是自己的臣民身上。
三人边走边谈,不知不觉中,却已经来到文华殿的门口。只见水靖带着水溶与满朝文武,早已候在了哪里,他心里不由得感概万千,这排场…未免太过了些…而水泽与水漪,亲眼见到自己父皇如此对待自己的老师,两人心里的震惊自然是不可言喻。
及至到了殿内,只见里面早已装潢得美轮美奂,极致的亮堂富丽,水靖执意让如海坐在了距离自己最近的地方,而这个席面又正好与忠顺王府的席面紧邻,如海见了,心里又是一叹。虽然他这几年来一直都窝在江南,久不上朝,可是却并不代表他对朝堂上所发生的事一无所知。
忠顺王是水靖的王叔,又是亲王的王封,再加上他又是当朝的国丈,所以一直以来,他在朝里都是位高权重。而着实令水靖头痛的是,满朝文武里面,并没有一人有次能力,敢于忠顺王府抗衡,这也就是君主所必须能够熟稔的权衡之术。一个国家,太过于重文,将来若是有外地入侵,那么何以保全江山保全自己的子民?
可是倘若是太过于偏向武,也不是一件好事。秦朝的时候,就出了那么一个故事:有一位君王,仗着自己力气大,就随意地与人比拼力气举鼎,结果反而弄得个举鼎而亡。忠顺王爷当初是凭着军功才得以封为亲王的,在他看来这尚武自然不是一件坏事,至少是可以保全家国。
本由潇湘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