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他的稻草菇牛肉酱,就是由于在炒料时花了大量时间,让其内的水分全都蒸发出去,酱内又有大量的油,可以做到隔绝水分与空气,再加上瓷罐密封,因此才可以做到有较长的保鲜期。
而他想要做既能长时间保存,又能出行携带的食物。齐梁齐梁再纸上写下一个又一个他能想到的速食产品,而后又把它们逐一排除。最后就只剩下了方便面。
刚才和那贺公子聊了一会,多少也了解了一些,这古代的干粮大致就是锅巴、炒面,烧饼、馕、肉干之类的,并不像那白衣服的说得那么可怜,只有大饼和咸菜。走镖的一行人都要随带炊具,方便生火做饭,烧热水等。毕竟不像现代,走到了哪个荒无人烟的地方,什么事都是要靠自己的。
至于蔬菜,也不是想齐梁想的那样,除了在荒草地上挖些野菜,什么蔬菜也吃不上的,镖师们其实有一样蔬菜可吃,那就是豆芽。平时吃上一顿豆芽炒肉干就是难得的美味了。
而齐梁想做的是面条,眼看就要入冬了,要是旅途路上能喝一碗热面,那可真是大大的惬意事了。
而这没什么难的,恰巧齐梁在上辈子吃过正宗的三鲜伊面。那鲜香浓郁的面汤,用料大块的浇头,爽滑筋道的面条,吃过一回就再难忘,自那以后再吃袋装的方便面便觉得索然无味。
想到就干,齐梁想了想制作方便面的过程,起身去铁匠铺哪里打了几个炸面的容器,圆柱形的,就按照现代方便面的大小,不过比面饼要高出一些,壁上扎着圆洞。
回到店里又开始琢磨着调料配方,所谓三鲜,指的是冬菇,鸡肉和鲜虾。前两样容易,可这鲜虾是着实没有的。虽说这安平县邻近有一条江,但这虾捞上来却不能保证活过正午。
不过干的海米和虾米倒是有的,齐梁觉得还算好运,他起身去集市上一样买了些,又去养鸡的那里,想要买两只老母鸡,屠户已经和他很娴熟了,“呦,齐小哥来了。”
齐梁和他打过招呼,“给我挑两只老母鸡,我要熬高汤。”
“好嘞。”屠户应了,去往笼里面挑选,“正好今儿个你来了,今天留的那堆鸡爪就顺道带走吧。”
“行,麻烦您往常每天给送了。”
“这算什么,大家都不是往来生意,彼此照顾吗,有什么麻烦不麻烦的。”
屠户又帮他把母鸡侍弄干净,拔了毛才拎出来,把手上的绳子递到齐梁手里,“以后常来!”
“好嘞。”齐梁闪着一口大白牙,拎着两只鸡,喜滋滋地走了。
一路走回家,还没到家门口,就听见有人喧闹,在他家店门附近的地方,里三圈外三圈围了好几层人。
“那孩子真是可怜,小小年纪的……”
“谁说不是,得亏着有个姐姐护着他。”
“唉,一对可怜姐弟,她姐姐一介女子,就算护着他能怎么护着呢。”
人群的正中心传来一阵爆喝,“婊子养的小贱蹄子!敢挡着你老子?趁早滚一边去,要不爷几个今儿连你也收拾了!”
紧接着又传来女子的哭喊,“几位爷放过我弟弟吧,他还小呢,求求你们了,求求你们了。”边说着就跪在地上给几人磕头。
这景象却像是惹恼了那男人,“我去你的!”他一脚把那女子踢得仰躺到一边,“听不明白老子说话吗!爷要的是钱!你要是想让爷几个饶了你弟弟,你倒是拿钱出来!”
眼看着那男人又要抬脚踢这女子,旁边的小孩子赶忙扑到他姐姐身上,鼻涕眼泪满脸都是,几乎喊破了音,“你不要打我姐姐!是我弄脏了你的衣服,我会做工还给你钱的。”
齐梁皱着眉看着这一切,旁边的阿福走过来跟他说清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这男人和他的两个好友是来佩其馆内吃饭,恰巧碰上了那对姐弟来买花生酥,那男人见这小孩有趣,便逗他两句,一来二去这小孩不知怎么的竟是失手把汤碗打了,弄脏了那男人的衣服,结果便是现在这样了。
“你们在那干嘛呢!”正想着这件事,远处传来一阵吼,紧接着几个官差就来了,“围一圈要干什么!”
熟悉的声音,齐梁抽抽嘴角,果不其然,来的就是那第一次在东集上遇到的张飞。
人群哗一下就散了,只留着几个人在佩其馆的门口,那姐姐跪在地上,发髻散乱,正在满脸是泪地抱着她弟弟,那个小孩子也一脸的泪,呆呆的,一动也不动,像是被吓傻了。
一个长着三角眼的官差来到齐梁跟前,“你这小饭馆怎么这么不安生!前些天刚有一个闹事的,怎么今天又来一个!”前些天说的是冯三,不过还没等几位官差到,那冯三就跑了。
“跟我说说怎么回事。”
齐梁让阿福和他细说了,末了阿福问他一句,“官爷,您看这事得怎么处置。”
那官差想想,“还能怎么样,赔钱呗,赔不起就打欠条,一年滚一分利,什么时候还上了算完,还不上那就把自己给卖到他们家,到大户人家当个下人,日子也未必就比他们现在过得苦。”
齐梁听了很不舒服,但他也没说什么,在这古代还要讲什么人权呢,他又一次的告诫自己,不要用自己的想法来想事情,你自认为自己是对的,可是真正做主的是这个朝代,而不是你内心的准则。
真正要做的事是学会适应,学会被同化。他看那个小孩子哭的脸,于心不忍,齐梁把头别过去。
那张飞还在问他们三人今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