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谢知府
第二日早朝, 青云书院出身的官员们倒是都回来上朝了,只有周贤还侍奉在山上, 毕竟他将老师气晕了这种事情对于他们这些读书人来说, 那是灭顶之灾。
若是此次徐宗元就这么走了,这周贤大概也只能走上自尽这一条路。
领头羊少了一只,青云书院出身的官员们都和霜打的茄子一般。
皇帝看了一圈, 问了徐宗元的身体状况。
得知人还没有醒来,便当朝让人给那边送补品,以示恩宠。
安抚了青云书院这边后,老皇帝才说到正题。
江东水患已经得到控制了,谢来治水有功, 朝中正是用人之际,他要宣谢来归朝。
这本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若是在平日里, 就只是一个过场。谁也不会阻拦一个从虞都去外地治水的朝臣回家。
但是皇帝这话才出来, 青云书院一系的脸色就变了。虽然不至于说反对的话, 但是心里是有些怨言的。
他们觉得青云书院的危机就是因为此人才引起的。
若不是治水的时候手段太过猖狂, 也不至于把事情闹大, 高子文也不会被送到虞都。大学士也不会为了维护书院的名声而惹怒老先生。
司马丞相看了众人一圈,老神在在。
倒是世家这边礼部尚书走出来了,“陛下, 江东水患还没有完全消退,此刻回来, 这谢来岂不是大功未成?到时候论功行赏, 只怕不好说。”
反正他们收到的指令就是让这谢来不能回朝, 留在江东窝着。
此人年纪不大,行事过于猖狂了。
现在青云书院又出了事情,难保皇帝不会加大扶持此人。
他这话一说完, 青云书院那边立马站出来附和了。
而且觉得谢来此人虽然治水有功,但是也让当地氏族大户一团糟。若是此时回城,那就是给当地百姓留下了乱摊子。”
世家的人立马又上,“大功未成,百姓们只怕要不满。”
朝堂上,两边人你一言我一语的,纷纷的开始进言。反正就是要让此人回不来。
皇帝怒不可遏。正要发火。
司马丞相走了出来,“陛下,微臣认为,这谢勿往既然治水有功,自然是不得不奖。既然众位大臣觉得大功未成,何不将封赏就落在江东。微臣看,这谢勿往也是个实干之人,若是能在地方上做出一番成就,日后回朝,也不辱没了陛下对他的栽培。”
皇帝听到司马丞相这话,眉头微蹙。但是心里也略微思索起来了。
如今青云书院已经怨恨这谢勿往。
世家只怕也对其不满,又心存防备。
即便回来,也要处处受到掣肘。最重要的是,皇帝觉得谢勿往如今得罪这么多人,哪怕回来了,也不一定能用。此人还是太年轻了,羽翼未成就惹下这么多麻烦。若是往日里,他必定是一脚踢开,看都不会再看。
但是皇帝又舍不得这个能做事的年轻人。除了做事冲动,从治水来看,倒是个能人。
他略微思索,只觉得司马这提议倒是最合适。
能给对方一个机会,又不必为了此人与另外两派在朝廷上争论。
若是时日久了,难免会让青云书院和世家走在一起,这不是他想看到的。
“既然如此,就让谢勿往留在江东……就担任东州知府。”
谢来之前在虞都翰林院就是六品,如今立了功,官升一品自然是可以的。
不过从翰林到地方大员,这个调动也是非比寻常。
青云书院一派还是不满,但是看世家没说话,此事儿又是司马丞相提出来的,他们若是再提,只怕孤立无援,得罪皇帝,便也没有异议。
于是谢来东州知府的身份就定下了。至于江州知府的,皇帝也没多考虑就安排了之前东州同知陈同担任。
此次治水,他协助有功。
最主要的是,谢来奏折中提起说此人并不是三派中的任何一人,所以一直怀才不遇。皇帝自然要给此人一个机会。
若是平时,朝堂上必然要为这一个空缺争论一番,但是这次都没开口。
青云书院没有底气,寒门和世家也没底气。因为江州的前任知府就是寒门出身,但是投靠世家。结果成为大贪官。这种时候,谁也不会去为了一个小小的知府之位冒头。
旨意才刚发出去,谢来晚上就从司马丞相这边知道了消息了。顿时喜笑颜开。
当官的,哪个又不想先主政一方,维护一方百姓呢。
谢来赶紧拜谢,“多谢老师成全。”
“也不光是我,世家和青云书院也出了力了。”
徐宗元问道,“难道他们也认识到自己的错处?”
司马丞相道,“他们当朝阻拦谢来还朝。”
徐宗元:“……”
云太傅道,“我可是亲自叮嘱他们的,促成来儿担任江州知府。”
司马丞相虚笑道,“只怕他们会错了意。”
谢来赶紧躬身拜谢几位老师。
“不管如何,学生都是多亏了几位老师护着。”
司马丞相叹气道,“日后山高水远,我们也有照顾不到的地方。你自己要靠自己了。陛下如今是连我也越发的不信任了。我也不能多为你说话。”
“学生知道的,若是为一地父母官还要靠着老师们照顾才能做好事情,那学生不如不当官了。”
司马丞相道,“祝桥就留你身边给你做个帮手。他倒是写信给他的老师,说想在你身边学习。”
云太傅摸着胡须,“我让长玉留在此处了,日后就随你一起。”
徐宗元立马和云太傅道,“你让刘连青也留在那里。帮我和他们带个话。”
云太傅眯着眼答道,“我不去,到时候你那群徒子徒孙只怕还以为是我有什么诡计。”
徐宗元:“……”
谢来道,“老师,你放心吧。现在也没人顾得上刘连青了。”不是顾不顾得上,而是刘连青肯定是要被迁怒的。现在刘连青还不知道传来的消息,到时候可要麻烦了。
虞都的事儿,如今算是和谢来无关了,既然知道自己要担任东州知府了,谢来就开始了解东州民生了。
在继续赈灾的同时,他带着刘连青三人一起将东州的户籍,税收,还有当地的一些特产都弄清楚。
“大人,我们看这些做什么?”祝桥道,“如今这边诸事妥当,只等洪水退去,大人就可以还朝了。”
谢来道,“只怕暂时是不回去了。先做好准备,以免到时候措手不及。”
三人一脸莫名。
也难怪,即便他们消息再灵通,也不如谢来的灵通。
一直等五日后,三人才从各自的的渠道得到了来自虞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