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华夏农民们却陷入一场又一场焦急的等待之中。
前期因为丙(那个)情的一些缘故,农民们返乡途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许多农民身处外地,要想回到自己村里可要经过不少手续,运气不好还得就地待上几天,这里待几天,那里待几天,回到村里的时间可不就耽搁了。
农资也是如此,物流速度受影响大大减慢,农民们购买的化肥、种子,卡在了路上,即使人回到了田里,这物资没进来,农民们也得继续等,但春耕可经不起耽搁啊。
特别是北方种植玉米的地区,这玉米和水稻、小麦种植不同,工序更多,首先就得处理去年种植留下的秸秆。、
北方平原作为华夏的粮仓,肥沃的黑土地上采用的是大规模种植的方式。这么多的玉米秸秆要采用绿色环保的秸秆还田法,有些不现实,所需的经济成本也更高,并不是所有的农民都愿意采用秸秆还田的方式。农民们一般用着铲车将地皮上的秸秆直接铲下来,打包好作为饲料使用。广袤的黑土地,成吨的秸秆要纯靠人搬,那是不现实的,需要靠着机器。而受到交通影响的原因,有许多外来务工的拖拉机手和铲车手们,这次不能如期来到北方,这可让农民急坏了,若是想采用焚烧秸秆的传统方法,又受到了环保部门的制止,在一场又一场的等待中,春耕时节渐渐临近。
好不容易在祛风草药剂推广之后,交通物流渐渐恢复。多方努力,为春耕开启绿灯后,农民们终于顺利播下种子,可一算成本,农民们连连摇头。
土地流转费就要600元起步,再加上农资的成本今年不断上涨,化肥、农药和种子的费用和去年一笔增加了一大节。人工费也不便宜,还因为前期人口流动受到阻碍,这人工费更是直接涨了20%,一亩地插秧费用就得140元。这还不算农民自身的劳动力成本,综合一看种一亩田就要花费1300元左右的成本。
辛辛苦苦好几个月,有时候一亩田的作物也只能卖上八千多块钱。看上去八九千块钱好像很多,但是这可需要农民们每日在农田里耕作,头顶烈日,挥洒汗水。还要后续不断的投入肥料、驱虫剂、除草剂等等。一亩地的纯收入能到500多块钱就已经很不错了。
今年的气候更是极端,产粮大省豫省又见大暴雨。根据气象台监测数据,22个雨量站降水量破100毫米,部分雨量站竟然突破了200毫米。刚种下去的麦子可经不起水泡呀,小麦不像水稻,水多了就容易烂根。以前在南方常见的小麦赤霉病,逐渐向北移,而小麦赤霉病基本上没有救的。一旦感染了小麦赤霉病,这麦子收成是指望不上了。而且赤霉病极容易传染,若不及时处理,这赤霉病便会蔓延到整个麦田。
北方暴雨,南方却干旱异常。江南烟雨是人们对南方的固有印象,而现在南方部分地区接近一个月都没下一滴雨。种植水稻的农户们就得用抽水机从井里、水渠里抽水灌溉、泡田。井水沟渠抽完之后,就只能在自来水龙头上接上水管,让水哗啦啦的流入农田之中。平常生活用水的地方并不多,所以觉得两个月一结的水费也没有多少钱。但现在用自来水灌溉,那可得花不少。用电成本和用水成本又成为了农户们的新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