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速成班又开始了新的课题研究。班主任斯坦尼斯拉夫上校提出了第二个比较重要的问题:立足于目前部队编制情况下关于部队进攻战术的思考。
虽然斯坦尼斯拉夫上校提交向所有学员提出了诸兵种合成部队的编制改革方向,但以目前苏联的军工产业产能来说,根本做不到将苏军所有的步兵部队全部改成诸兵种合成部队。这基本上是所有学员以及教官们公认的事实。
但是斯坦尼斯拉夫上校还是从某些内部渠道得知,不少军工厂被搬迁到乌拉尔山脉以东后正在全速恢复生产。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苏军中会出现几支实验性的诸兵种成部队。当然这种部队并不会在名字上写明是诸兵种合成部队,而是另有一个名称:突击集团军!
这也代表着苏军高层以及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某种战略思想,那就是要对德军实施进攻战役。因为咋1941年年末的时候,苏军已经在局部反击德军了,不管是在莫斯科周围的地区,还是在叶列茨地域、罗斯托夫地域,苏军发起的反攻战役都取得了不俗的战果。因此,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以及苏军总参谋部里都出现了一种乐观情绪,那就是德军并不是向他们以前想象的那样坚不可摧,而是同样有弱点,也同样会被击败。
只不过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军工部门还不能向苏军部队普遍提供更多的技术兵器,所以斯坦尼斯拉夫上校在给学员们提出课题时,专门加上了一个定语:在目前部队编制的情况下。
由于苏联红军长久以来都以进攻作为主要的战略思想,虽然这场战争从一爆发苏军就只能被动防御,但是苏军从上到下都一直盼望着早日转入战略进攻。也正因为如此,速成班的学员们对于这一课题的兴趣非常
浓厚,而且各抒己见,根据前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很多与以往不同的战术建议。
当然,阿斯卡列波夫也专门向斯坦尼斯拉夫上校单独提交了自己对于部队进攻战术的思考。由于他在叶列茨战役和罗斯托夫战役中的表现优异,所以哪怕斯坦尼斯拉夫上校认为阿斯卡列波夫提出的某些建议显得有些离经叛道,也给予了这些建议足够的重视。
等到所有学员都提交了自己关于部队进攻战术建议之后,斯坦尼斯拉夫上校专门上了一次连续一周的大课,将每一名学员提交的进攻战术建议都拿出来进行评讲,同时他还允许其他学员对这些战术建议提出不同看法,以辩论的形式来进行交流和思想上的碰撞,好从中获得一些被很多人论证过可行的进攻战术建议。
但是,那些已经被拿出来评讲的进攻战术建议中,阿斯卡列波夫唯一觉得认同的就是不少学员提出要在进攻中特别重视步坦协同的建议以及重视炮兵部队的建议。至于有些人提出的要重视骑兵部队的进攻甚至拿着骑兵部队作为主要突击力量的建议,他心里嗤之以鼻。
这当然也怨不得有不少学员提出这样的建议,因为骑兵部队在苏联红军的历史上曾经发挥这异常重要的作用,也曾经受到苏军高层的特别重视。但是以阿斯卡列波夫自己的经验来看待这个问题,则是直接摇头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