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东林党人未必会乐意。
撤回熊文灿,沈党势力在南方沿海就没了掣肘,凡是海事都归沈炼说了算,而且他现在是吏部尚书,可以随意调动地方的官吏任命。
那些寒门士子,支持新政改制的不在少数,沈炼也就不缺后备人才。
为此,朱由校把几个东林党的主要人物,都给叫到了乾清宫中。
事情终归要好商好量才有结果,党争闹得太僵,对于大明也没有利处,最起码现在还得忍着东林党。
朱由校已经让太监们准备好了许多椅子。
人一到齐,朱由校乐呵呵道:“诸位爱卿不必行礼,还是直接坐下谈正事吧。”
“谢主隆恩!”众人齐声道。
朱国祯杵着拐杖,明知故问道:“陛下,您今日召臣等前来,所为何事啊?”
“还是与招抚郑芝龙有关,朕觉得吧,这家伙毕竟是个海盗,让熊文
灿留在福建掣肘他有些不太适合,年初的时候熊文灿也在奏疏中表明意愿想要回京,几位大学士和尚书们都觉得不妥,认为他得留在福建,防止东南海患继续扩大,现在感觉没什么必要,不如满足熊文灿这个心愿,你们觉得如何?”
朱由校假意询问,不就是想替沈炼把在东南的最后一道阻碍给卸去了嘛?
这件事情,内阁肯定是不愿意的。
朱国祯连忙说道:“熊文灿虽说未能真正镇压海盗,但在历年福建赈.灾中表现良好,在税赋一事上也按照朝廷要求如数上缴,这时候把他调回京城,怕是有些不妥,还望陛下三思。”
“朕已经考虑很多次了,想来想去不如让熊文灿回来,升任兵部左侍郎,明年开春和后金估计又有几场硬仗要打,兵部不正喊着缺人嘛。”朱由校说。
事实的确如此,之前就有着郑芝龙在东南为患,熊文灿就不愿意接手这个烫手山芋。
现在郑芝龙被招抚,又是明明白白的沈党阵营的核心人物,更不可能愿意留在福建与其共事。
回到兵部,做个二把手,不比当一地巡抚要逍遥的多?
朱国祯显然陷入到
了考虑当中。
兵部尚书秦士文也附和道:“陛下判断的非常精准,郑芝龙既然愿意归顺朝廷,东南沿海的海患就不成问题,而且他不是也打着‘新政改制’的名义,想来能够和外邦的海运贸易中,为朝廷带来更多的税收。”
福建连年天灾,不管世道再乱,在自己的治下饿死人终归不是一件好事。
更何况,当地世家大族数量不少,沈党势力再大,也必须要笼络那些豪绅,才能在当地推行政令。
这样的话,就得向东林党低头!
福建巡抚的位置,大不了等明年开春再换个人过去。
局势已然如此,继续给沈炼设下阻碍,就没有多大意义,反而还会让朱由校极为反感!
皇帝终究还是皇帝,如果真的龙颜震怒,他会不顾一切来扫清在朝堂上的障碍。
阉党在必要时候被其削弱,东林党一样可以,现在是朝廷无法缺乏这股力量。
东林党也并非一无是处,沈炼也并非功誉满天下。
党争之中,双方只能说处于不相上下的地步,完全没有出现压倒性的情况。
沈炼的重心还是放在新政改制上面,一副尔强任而强,清风拂山岗的姿态。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