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末帝所依仗的乃是他晚年极为宠信的太监,那些太监们遍布皇宫各处,虽说经过晁荒和大陈哀帝的几次清洗,那些太监死伤过半,不过依然无法阻止大陈末帝的耳目。于是大陈末帝借助太监,开始和大陈哀帝斗法了。而大陈哀帝毕竟是因为事变而立的皇帝,他的根基还是太浅了,除了那些武将,很多文臣包括世家大族都还怀念着大陈末帝。
所以大陈哀帝并没有完全能够压制自己父皇的信心,而大陈末帝也是在数月之后,拉拢各大太监,对大陈哀帝的各项政策进行阻碍。而自登上皇位之后,大陈哀帝便对权力产生了极大的渴望。对于大陈末帝的骚扰,他已经表现出了极大的反感。他已经察觉到了,自己的父皇已经成为了他的阻碍和必须除去的人。
只是出乎大陈哀帝的意料的是,自己的父皇在如此险恶,被自己的耳目多重监视下,居然还暗地里联络了一些势力,准备进行反扑夺位之计。在大陈哀帝的打探下,得知自己的父皇居然已经联络到了盘踞在京畿西道的军阀姚思余,想要借外界之力来进行所谓的“清君侧”的复位之战。
而真正让大陈末帝能够联络到姚思余的,便是宫里的那些大太监,大陈哀帝并不喜欢太监,而大陈末帝却是出了名的宠信太监。所以在新朝失宠的大太监们,纷纷再度回归到了太上皇的身边,并为其穿针引线,联系到了京畿西道的军阀姚思余。那些大太监本身原本就担任着军职,手里也有一些兵力,这些兵力若是再加上姚思余的兵力,足以撼动大陈哀帝的统治了。
由于大安城的破败,再加上漕运不兴,导致大陈哀帝无法豢养太多的军队,他不得不解散部分军队,令其耕种谋生。而当时效忠于大陈哀帝的兵马,不足五万,守卫大安城都够呛。而姚思余则是有着七万精兵,那些宫里的大太监们,也是有着数万的兵马。
当时的情况极为危险,大陈哀帝知道,若是双方真正的碰撞,恐怕输的是自己。而那时宰相崔怀忠出了一个主意,那便是既然太上皇可以联络外援,我们也可以,而我们联络的必须比姚思余更加厉害。而曾经在关键时刻反水击杀叛逆晁荒的宣武节度使秦重全便是最好的一个选择了。
可是大陈哀帝却担心,下诏令外军入京,搞不好会导致尾大不掉的麻烦。而崔怀忠却表现,现在如果不请外援,那么陛下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内乱里被逼下地位,到那时想要再作一个富家翁恐怕都是极难的。大陈哀帝在苦思了三天后,最终同意了崔怀忠的想法,让他书写密信,招秦重全来京清君侧!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