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老小子不知足,还想要更高位置,又伪造文件提拔自己,这才被识破。
这事当时四九城很多人都知道,因为被改编成了话剧《西望长安》,公开演出了好一阵子。
“想什么呢”小王同学看丈夫发愣,推了他一下。
“哦,我在想咱妈刚才说的话,你说了这么多特点,估计别人也问咱妈了,咱妈就记住一个眼睛小,还问是不是我,你说我眼睛就这么小吗”唐植桐觉得很冤枉,自己浓眉大眼的,怎么看怎么正派,肯定不会叛变革命嘛。
“大吗”小王同学觉得好玩,捂嘴笑道。
“大不大你不知道吗怎么加深一下印象”
“讨厌”
……
第二天是3月26日,星期六,唐植桐下午没课。
由于惦记着沪县来的那封信,唐植桐中午匆匆吃完饭就想先路过一下妇联再去单位拿枪。
“唐老师,唐老师,别忘了正事。”看唐植桐起身收拾东西要走,罗志平提醒道。
“忘不了,放心吧,明儿一准带过来。”虽然只有罗志平开口提醒,但舍友们眼中对肉的渴望是藏不住的。
四九城居民的肉票是依旧按时发,发票面却不如以往,即便如此,很多时候却买不到肉,不是今儿没供肉,就是已经卖完。
唐植桐见过张桂芳割回来的那点点肉,薄薄一片,几乎没有肥肉,一看就是屠宰的小猪。
连小猪都宰了,可见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那咱明儿八点校门口见”罗志平征求唐植桐意见道。
“八点……行,那就八点。”唐植桐本来是想大周末睡个懒觉的,可大家伙对于这个时间都没有异议,自己也不好说什么,少数服从多数嘛。
“哦,对了,明儿怎么去圆明园腿着”唐植桐都走出宿舍了,突然想起通行方式的问题来,从邮电学院到圆明园可不近,少说也得有二十里路。
“嘿,我今天也回去一趟,明天骑辆自行车来,还跟老师借了一辆,加上你的,一共三辆,咱们挤挤,能坐下。”罗志平洋洋得意,仿佛办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成,回见了您呐。”唐植桐跟舍友挥挥手,溜了。
眼下自行车金贵,拥有一辆自行车差不多跟几十年后开上宝马似的,能借出来也是种能耐。
唐植桐先去了妇联找苗小琴,沪县的信件确实如小王同学所说,确实厚厚一沓,起码得有三十张的样子。
叶志娟正在开会,办公室没人,唐植桐索性坐下看信。
苗小琴给唐植桐倒上一杯水,就去忙自己的了。
刚开始,唐植桐看的还挺仔细,信里明确写了鸡血疗法在写信人自己身上的神奇效果,一天一针,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走路也有劲儿了,一口气上五楼,不费劲了。
话里话外,仿佛永动机上身,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唐植桐看到这顿了顿,这年头能有机会上五楼的,也不是个普通的主儿,能狠下心来给自己天天来一针,同时也是个狠人。
再往下看,信中就开始罗列其他“病患”使用鸡血疗法以后的积极效果。
某某人,多少岁,哪儿不舒服,几月几号打了多少毫升,效果如何;几月几号又打了多少毫升,效果如何……
再往后翻,内容大同小异,有所差别的无非是性别、年龄以及接受鸡血疗法次数的区别。
这一沓信纸与其说是信,不如说横冲直撞的人体实验报告更准确。
信的最后直白的说了他的诉求:
鸡血疗法是有效的,不仅能治病,还能强身,健康人打上以后会更健康,脸色红润、精神焕发、食欲大增。
长期坚持下去,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治愈百病,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对强壮国人体质都是有益处的。
这种唾手可得的、低廉的治病方法不能简单地以一句“未经过大规模临床验证及后续效果跟踪检验……建议不推广使用”定论。
如果《手册》编纂组不相信,他可以进京主持人体实验、验证疗效,一定要响应号召,将这种简易有效的治疗方法推广至全国,造福全国人民云云。
“看了有什么想法”叶志娟开完会回来,看到女婿正在办公室发愣,笑着问道。
“妈。”唐植桐放下信,站起身来,先把叶志娟迎进来。
接着用手指点了点信,开口道:“看着很详实,但做不得数,信里列举的病人接受鸡血疗法后的效果太主观。
整封信没有涂抹,明显是誊写的。列举了这么多病人,没有一例出现副作用的,这疗效都快赶上太上老君的仙丹了。”
“我也觉得言语有些夸大,其他同志大概也是这么个意思,不过随这封信过来的,还有张老同志写的条子。”叶志娟喝口水,从抽屉里掏出一张纸条递给唐植桐。
唐植桐接过来,第一反应不是看上面写了什么,而是打量起纸条的大小和材质来。
所谓条子真的只是一张纸条,连张完整的纸都不算,明显是从笔记本上随手撕下来的一块。
递条子、批条子,唐植桐以前只听说过此类事情,在特定时期流行过,没想到今儿让自己给碰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