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吴皇以身入局,只为打残欧陆一代男丁
华沙,再次易主。
吴军仓促撤退后,几十万联军兵不血刃地进驻这座城市,在城中设立指挥部,作为东线的兵员、物资中转点。
每天,大批扛着枪的士兵从城郊经过,走向前途未卜的东线。
每天,道侧光铲起来的马粪就有 2吨。
欧洲的主流报纸开始密集报道:
《邪恶的东方君主,黯然退场》
《上帝不会允许出现第二个成吉思汗》
《一切都将回到 50年前》
《我们再一次捍卫了自由》
《狡诈的贾伯爵提出了和平,但我们会拒绝他》
……
没错,贾伯爵又回来了。
他四处奔走积极斡旋,提议休战,大放烟雾弹,伦敦、柏林、阿姆斯特丹都留下了足迹。
相比之前的强硬态度,如今确有让步。
但是这种让步反而激起了各国君主的贪念。
他们一致认为吴皇大抵是要死了,否则贾伯爵不会这样好说话。
趁你病,要你命。
抢你财,分你地。
海洋之心城堡被觊觎已久的乔治三世纳入了王室财产,理由是战争预赔款。
……
贾伯爵在多处上流社交场合讲话,在多个重要报纸上发布文章,呼吁和平。
言辞恳切,视角亲民。
从多个角度阐述了世界和平对于普通人的好处。
许多读者被他的真诚感染到了,但无奈,本国君主的战争意志坚决。谁反对,谁就要入狱。
联军留下了 40万兵力在北部边境监视法兰克。
留下了 20万兵力蹲守君士坦丁堡。
其余兵力抽调一空,全部加入东线战场。
但联军总司令部觉得目前的兵力还是不够多,于是根据新颁布的普遍兵役制,请求各国君主继续征兵。
年龄 16以上, 40以下男人皆在其列。
……
原本联军拥有接近 500万大军,但经历了围剿法兰克,围剿波—立联盟一系列战役,迭加损失超过 50万。
前段时间,被吴军歼灭击溃了 20万。
监视两个敌对国,又分出去了 60万。
目前能够抽调的兵力仅有 350万。
联军总司令部谨慎判断: 350万对 100万,优势在吴不在欧。
如要要一路衔尾追击,就需要更多更多的士兵。
此外,
还有一项隐藏任务,灭吴军后,班师途中顺手把奥斯曼做掉。
……
仿佛是为了验证吴皇驾崩的猜测,各路吴军纷纷后撤。
沿途,重镇被烧成灰烬,村庄被烧毁,水井被掩埋,码头被破坏,牲畜被牵走,男人被当成苦役,都是仆从军干的。
当然,
李郁还没傻到自己挖个巨坑把自己的军队坑进去。
“驾崩”这种消息可不能随便传。
万一自己人也信了,就真的变成大溃败了。
所以,
定心丸就被提前发放到团营一级军官。
仆从军军官也被告知——上皇以身入局,欲一仗尽灭欧陆男丁,为大亚细亚的亿万百姓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
……
当联军前锋距离第聂伯河大约三百里时,东岸吴军主力开始拔营,焚烧所有浮桥,向更东边的北顿涅河撤去。
但奈何随军辎重、火炮太多,故而速度迟缓。
一日仅行 10里。
消息传到圣彼得堡,年轻的亚历山大一世终于忍不住了,他不顾枢密院的集体反对,把手里最具威力的一张牌砸到了牌桌上。
6万顿河哥萨克骑兵不负众望,昼夜行军,先锋骑兵在向导的指引下绕开泥泞区域,宛如神兵天降出现在了伊久姆和别尔哥罗德。
伊久姆在北顿涅河的东岸,是一处重要渡口。
别尔哥罗德在北顿涅河西岸,位于吴军撤退的侧翼。
【提醒不太成熟的作者献上第聂伯河大会战的战略示意图。】
……
亚历山大一世一面派人去华沙催促联军总司令部前移,一边亲自带着近卫军赶去前线。
从小就在祖母叶卡捷琳娜膝下长大的他,深谙祖母教导,将夺取出海口作为终生努力的目标。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如果自己能出现在前线并指挥军队打赢这一仗,声望将如日中天。
罗刹人可以忍受一位暴虐的君主,但绝对无法忍受一位懦弱的君主。
衡量一位沙皇英明与否的唯一标准是——你能否带领臣民们打赢战争!
……
当亚历山大一世本人出现在行军序列当中,欢呼声此起彼伏。
无数农奴双膝跪下,排着队亲稳沙皇的军靴。
一些近卫军试图阻拦这种无礼行为
却被亚历山大一世阻止了。
这位年轻的沙皇正深深的沉浸在万民拥戴的感觉里头,不能自拔。
荣耀属于罗刹!
荣耀属于双头鹰!
荣誉属于亚历山大!
……
东岸,吴军撤退的节奏更慢了,因为需要分兵提防北侧的哥萨克轻骑兵。
当伊久姆也被哥萨克占领的消息传回后,李郁终于笑了,他一声令下,御营尽飘白幡
宛如跗骨之蛆的哥萨克侦查骑兵激动的浑身发抖,难道难道
吴军也傻了,各级军官纷纷求证!
御帐内,
各军团司令官以及仆从军代表齐聚一堂,亲眼目睹了吴皇的圣颜。
终于放心了。
随即,最高军令开始一级级向下传达:
以小股仆从军渡河,摆出重新夺回伊久姆的姿态。诈败
主力大军停止后撤,扎营修垒,构筑壕沟铁丝网工事,准备决战。
……
交通枢纽,利沃夫。
联军总司令部内部爆发了激烈争吵。
撒克逊贵族、陆军准将阿瑟韦尔斯利嗅到了一股浓浓的且熟悉的阴谋味道,他强烈建议放缓行军速度,不能轻易渡过第聂伯河。
但遭到了普鲁士人和罗刹人的痛批。
(阿瑟韦尔斯利,第一代威灵顿公爵,此时尚未授爵。为了便于辨识,下文都称其为威灵顿。)
身为普鲁士未来国王继任者的腓特烈.威廉宣称,应当全军快速渡过第聂伯河,包围分割吴军。
他的父亲,腓特烈.威廉二世本就有病,闻讯前线战败损失几十个精锐步兵团后,病情瞬间加重,驾崩只在眼前。
威廉三世和亚历山大一世很相似,年少,野心勃勃,有着强烈的征服全世界的欲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