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终于要开战了,所有的将士都是呼了口气,卢象升来到外围防线中间,对着营地数面,对所有将士拜了数拜,大声激励。他朗声说道:“吾与将士,共受朝廷恩,患不得死,勿患不得生!”
刘衍慷慨激昂的接口:“……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卢象升轻叹道:“你本可不来的,山东都司那么多兵马,按说轮不到你这个防守官前来。如果留在山东,以你的本是,可以说是前景光明,也不会如眼前这样陷于重围,前途莫测!”
刘衍朗声笑道:“督臣对末将有知遇之恩,末将虽个武人,也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陷于重围便陷于重围吧,正好杀贼杀个痛快!”
有了这场大战的战果在手,将来刘衍行事起来便会畅通很多,这次,刘衍必须要赌上一赌。
卢象升同样大声接口:“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明军雄壮的歌声远远传扬,那些三面逼来的清兵听到,很多人都是神情凝重,该部明军与众不同,大伙真得小心。
这日的一整天,刘衍与卢象升等人都向清营眺望,估算不断到达的清军人马。刘衍估计此次围困的清军,至少比历史上清军的兵力多了一倍,刘衍心中冷笑,暗道:“要不轻视无比,要不重视过头,多尔衮等人,有病!”
刘衍怔了一怔,朝廷下令征召自己率部驰援卢象升部,当时只是说尽快前来汇合,可是刘衍有着后世几百年的见识,自然知道只要率部前来,就一定会抵达巨鹿这里,会面临一场九死一生的大战,可是刘衍依旧率部赶来了,为什么?
当然,为了试着救一救卢象升是一个原因,毕竟卢象升是明末少有的完美名将,刘衍自己能救一个是一个。其次,刘衍也要拿下巨鹿之战的战果,对场大战的胜利对于刘衍来说至关重要,关系到刘衍将来晋升官职、发展实力。
卢象升,刘衍等人可以肯定,西面方向肯定有大股伏兵。就算没有伏兵,只要明军一退逃,全军毫无斗志,清兵三路合围尾追,明军将士能逃生的,肯定十不存一。
一行人在营地外围转了一围,最后来到蒿水河边,对面同样是清军营地隐约的灯海,连着天上的繁星,似乎分不清哪个是天,哪个是地。
这也不是多尔衮他们疏忽,而是用心更为险恶,利用围三阙一的战术,看似给宣大军队留一条向西的逃路,让全军起求生之心,从而削弱死拼之志。
这天清晨时分,清军大营的号角声又起,就见各营密密麻麻的人马出来,最后合成密不通风的一片,在远方的地平线上,从三面方向,黑压压的向宣大营地涌来。
在正面通来的清军旗海中,奉命大将军多尔衮与扬武大将军岳托的织金龙旗在寒风中不住翻腾。跟在二人旗号后面的,除了他们众多家奴护卫外,又跟着二旗巴牙喇旗章京的龙旗。龙旗后面,一色都是银光铁甲,胯乘骏马的巴牙喇兵。巴牙喇兵的后面,才是二旗密密麻麻的阿礼哈超哈营战士。
次日一大早,清营的号角就响个不停,从早到晚,似乎都有大股大股的清军来到,汇集到昨日来临的大军中去。他们在周边密密扎营,绕着宣大营地附近,围了个里三重,外三重。
其余众人不知道,可是多尔衮和岳托却听得明白,岳飞的《满江红》,二人自小就听过,此时再听起来,却觉得是那样的刺耳。
刘衍笑着说道:“如此说定了,有机会末将一定上门蹭饭。”
在河边的黑夜中,卢象升、刘衍等人看到一处烧着一堆火,几个人围着火堆蹦蹦跳跳,其中一人还不时抛撇纸钱,口中念念有词:“归来吧!归来吧……”
卢象升喃喃说了句什么,叹道:“你虽是武人,却比大多文人更懂忠义的道理。吾辈饱读圣贤书,不如你的多了。”
唱的人越来越多,慢慢军歌汇成雄壮的一片。从卢象升到刘衍到杨国柱,到虎大威,到张岩,所有的明军将士,都在大声歌唱。这一刻,众人没有畏惧,不再害怕。
卢象升亲将陈安大步过去,很快他回来禀报道:“督臣,是督标营的兄弟,在为这两日战死的夜不收兄弟作法超度,白日时曾有报经督臣许可。”
周边众人都是笑起来,卢象升也忍俊不禁地摇了摇头。
于是刘衍微笑说道:“有什么后悔的,跟随督臣杀贼,便是死,末将也死得其所!”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随后他又说道:“待此战奴贼退后,本督便要再向皇上上疏,恳请回家丁忧。家严去世,为人子女不能在身旁守孝,实为大不孝。”
他转头对刘衍笑了笑,说道:“日后本督回到常州,若你到宜兴来,本督定当倒屣相迎。”
另外,明军后来唱的那首军歌虽然没听过,可是多尔衮、岳托却觉得,这首比《满江红》还要刺耳,二人的脸色已经变得非常难看。
“这支明军决不可留,将来必成大患!”
多尔衮不再犹豫,当即叫来八旗满洲正红旗巴牙喇营牛录章京谭拜,命其率部进攻,并且还调集了各部兵马随同进攻。
岳托对此也点头认可。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