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九十三章 寒心(2/2)

刘衍想不明白,崇祯帝不愿意大军进城还能说得过去,毕竟此时大明各地都不愿意外军进城,更何况的北京城。

王承恩恭恭敬敬的退出了御书房,站在寒风中思前想后,随后叫来了一名心腹小太监,附在其耳边说了一阵,便低声问道:“记下了吗?”

“朕要睡一会儿,朕,乏了!”

倒不是刘衍看不起崇祯帝,而是现在刘衍只是就事论事,并没表露出任何准备率军驻扎北京的企图,崇祯帝定然是看不出刘衍下一步计划的。

那小太监挣扎着起身,狼狈的逃出了大帐,随即苗绍便问道:“督臣,这个太监不能留啊,那是个隐患,不如杀了!”

可就算是这样的巨大功劳,崇祯帝依然秉承着自己的一套理论,依然听从朝中那些文官的荒谬论调,将自己与大军将士当成威胁皇权的首要存在,如何不让人寒心?

后世史学家都认为,崇祯帝是最不像亡国之君的亡国之君,他勤政爱民、勤俭节约、痛恨腐败、对外强硬,可以说聚集了一个明君应有的所有属性。

“哎呀!刘督臣,别打了,杂家说的都是真话,这等大事,杂家怎敢胡言乱语啊!”

陈勋担忧的说道:“督臣,陛下要免去督臣山东总督的职务,这算哪门子事啊!督臣准备怎么办?”

崇祯帝思索片刻,说道:“朕要再想想,看看有什么办法,可以平稳的拿掉刘衍山东总督的职务,将其调往别处!”

苗绍不以为意的说道:“我看咱们这位陛下虽然励精图治,可却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结果就是越忙越乱,越勤政国朝败亡的就越快!督臣也不必拘泥于虚名,该干什么就放手去干,反正有咱们十几万将士追随,有何可惧!”

王承恩随即换了语气,用极其严厉的语气说道:“把话带到了,就先回老家带上一年,沿途不要停留,也不要回京,到时候杂家会派人去你老家接你。如果让杂家知道你到了外面乱嚼舌根子,或者到处乱窜,可别怪杂家不念及咱们爷们的父子之情!”

陈勋、许铭、王越等人也是纷纷赞同,就连一向古板的荀景云,此时也是微微点头。

此时的崇祯帝已经两天没有合眼了,固执的性格、败坏的局势,让崇祯帝感到身心疲惫。

崇祯帝说道:“朕是大明的皇帝,岂能被一个总督挟持!”

“嗯。”

许铭想的更深一层,说道:“是不是督臣不准备返回山东的事情,被陛下看透了?”

“嗯,去办差吧!”

如果是嘉靖、万历那样几乎是万年老狐狸的存在,刘衍自然会如履薄冰,可是崇祯帝与这两位“先帝”相比,就是一个小白,至少在帝王权术上,根本不是一个层面。

“陛下!老仆还是觉得刚才在大殿上,陈新甲的一句话说的对: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剿灭李自成、解救洪承畴!只要洪承畴平安回到朝中,陛下便可以用洪承畴去对付刘衍,而不用亲自上阵了。”

那小太监急忙跪在地上,磕头说道:“哎呀,干爹哪里话,儿子这条命都是干爹的,当真是半点差错都不敢有,否则天打五雷轰!”

王承恩此时恨不得将魏藻德、陈演生吞活剥了,这两个东西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让已经败坏的局势越发的不可收拾。

那锦衣卫眼神中透出一缕杀气,点了点头,一言不发的朝着宫外走去了。

“是,杂家这就滚!!”

而刘衍则是下意识的摇了摇头,崇祯帝虽然也是一个聪明人,但是其性格缺陷太严重了,又太信赖那些东林党人,对于权谋方面并没有高深的造诣。

但是崇祯帝也有着固执、刻薄、寡恩的性格,而且最为严重的是,崇祯帝并没有系统学习过如何治理国家,在国政中偏听偏信,将文官,具体点是东林党这样的清流当成忠良,一上来就铲除了魏忠贤,裁撤东厂、西厂,自废耳目、破坏朝局平衡,让东林党一家独大,形成所谓的“众正盈朝”的局面。

“干爹放心,儿子记住了!”

苗绍、许铭、陈勋、荀景云等人纷纷抱拳,大声说道:“属下愿随督臣刀山火海,一往无前!!”

“好!”

刘衍大声说道:“如今大明就好像是一个病入膏肓的勇士,非一剂猛药不能救治,而本督与诸位便是这味猛药,咱们在山东推行的新政,便是这味猛药!”

“想让大明将这味猛药喝下去,就需要咱们兵行险着,甚至是以身犯险了,不知道诸位可愿助我?”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格格党 . www.ggdxs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