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甲看着崇祯帝,只见崇祯帝的眼中充满了错愕、震惊、愤怒等各种情绪,但是这一次却出奇的没有发泄出来,而是静静的坐在龙椅上,许久过后才说道:“这便是刘衍的条件?”
“准!!”
可是崇祯帝不相信,崇祯帝是被儒家经典培养起来的,还是信王的时候,身边便都是大儒相随,所以在崇祯帝的价值观里,东林党才是忠臣良将,可是现在有人告诉崇祯帝,这些忠诚良将都是贪官污吏,都是奸佞,所以崇祯帝实在是难以接受。
“是!”
这几天的时间里,其实王承恩已经几次向崇祯帝禀报外面抄家的情况了,知道从那些东林党人的家中查抄了大量的钱粮,按照那些官吏的俸禄,就算是不吃不喝,他们从夏商周上古三代的时候为官,也积攒不下这么多的钱粮!!
陈新甲急忙递上腰牌给守门的大汉将军,然后快步进入宫门内,直奔御书房而去。
刘衍盯着大喊大叫的陈新甲,随手又拿出一份奏章,说道:“这份是本督上奏陛下,力保的东林党出身官吏,本兵、卢督臣、颜巡抚,还有孙阁老、孙传庭等四十七人,都是有功于国的,请陛下区别待之。”
如今的东林党人排除异己、贪赃枉法、自私自利、荒废国政、党同伐异,已经彻底沦为争权夺利的集团,至于天下百姓的生死、大明帝国的存亡,那些都不是东林党人在乎的,他们只在乎自己家中的银子是否多了,只在乎自己手中的权柄是否更大。
即便是眼前的陈新甲,也足以让刘衍对其保持敬意,不管能力是否出众,也不管陈新甲是否贪财,至少在大是大非上面,陈新甲没有亏欠,还能够为了大明和天下而奔波。
陈新甲直接跪在地上,大声说道:“请陛下降旨!”
同时,崇祯帝提拔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蒋德璟为内阁首辅,暂时统领朝中事务,再将刚刚辞官的李待问征召回来,继续出任户部尚书之职。
而北镇抚司的诏狱之内,也在短短两、三天的时间内人满为患,一百多朝中大臣,以及众人家中的家眷,满满当当的将诏狱填满,这些锦衣卫开始没日没夜的审问、动刑,忙得不亦乐乎。
陈新甲听到崇祯帝称呼东林党为东林逆党,便知道此时的崇祯帝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开始赞同刘衍的政治认知了,将来东林党在朝中就更没有容身之地了。
转眼到了
陈新甲乘坐马车一路狂奔,当日入夜时分便赶回了北京城,当陈新甲乘车赶到午门外,踉跄下车的时候,浑身都好像是散架了一般,退下一软,差一点就跪倒在地上,幸好被车夫和随从给拉了起来。
当然,东林党之中也有仁人志士,卢象升、孙承宗、孙传庭,都担得起华夏英烈的称号,还有历史上大明灭亡的时候,那些自杀殉国,或是继续抗清,又或是隐居山林,不愿给异族当奴才的东林党人,也都是值得尊敬的。
“好!”
陈新甲也想不到这些东林党人如此贪财,而且在城中还有三百多处店铺等产业,在城外还有大片的耕地,都是这些东林党人名下的财产,这些都没有核算到查抄的钱粮之中。
崇祯帝发泄了一通之后,颓然的坐在椅子上,然后说道:“剩下的钱粮全部入国库,并且将那些东林逆党的罪证公诸于世,让朝野上下都知道,看看这些蛀虫是如何趴在天下百姓的身上敲骨吸髓的!”
而在城中各处,还有大批的兵丁、锦衣卫在查封各处产业,抄没那一百多东林党人的府邸和外宅。
“唉!”
刘衍说道:“洪承畴为何降贼?不是洪承畴无能,也不是九边精锐不能战,而是朝中有奸佞,朝中那些东林党人每日醉生梦死,哪个家中都是家财万贯,可是却拿不出钱粮供应前方大军,致使洪承畴部十余万将士断粮一月,战不能战、撤不能撤,最终败军投降,这笔账,是不是算一算?”
到了
此时崇祯帝通过这一百一十七个东林党官吏的倒台,也能够看出来,朝中大臣究竟有多少人是清廉的?他们手中掌握着多少钱粮?恐怕这些大臣的财富加在一起,比整个大明的财富都要多!
此时崇祯帝甚至有一种冲动,将那些贪官全部抄家下狱!
“陛下!”
崇祯帝怒吼道:“这么多的钱粮,可以操练多少精兵,可以赈济多少百姓!这么多的钱粮,洪承畴的十几万大军何至于兵败忻州,我大明的半壁江山何至于被流贼攻陷!!”
“该杀!该杀!”
“遵旨!!”
次日一早,一个如同晴天霹雳的消息传了出来,崇祯帝以“延误国事”、“无所作为”、“才德堪忧”等罪名,将礼部尚书李日轩、左都御史刘宗周等二十三名大臣罢免,全部赶回原籍。
“陛下!”
陈新甲幽幽一叹,然后便听到崇祯帝问道:“刘衍何时能够集结兵力出征?”
“启禀陛下,刘衍已经给兵部上报了大军的集结方略,各营将在十日之内朝着京西紫荆关集结。刘衍率领新军亲卫营、骑兵营、炮营将在三日内从通州出发,经北京城前往紫荆关。”
“此外,刘衍还奏请陛下,想率领新军亲卫营、炮营、骑兵营入城,请陛下检阅大军将士,然后率部直接出城前往紫荆关集结。”
崇祯帝顿时松了一口气,刘衍终于同意率军出征了:“准奏!”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