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议结束之后,刘衍在府衙内设宴款待太子朱慈烺,其实也就是一些简单的饭食,毕竟在战时,能找到的庖厨也做不出什么奢华的菜肴来。
苗绍、张义等人也纷纷请战,要先走一步追击清军。
这样的举动在刘衍看来,无异于穿着侵华日军的军服,举着太阳旗在南京城里耀武扬威,无异于穿着和服在万人坑前嬉笑自拍!
此时刘衍深呼了一口气,将自己思绪收了回来,指着道路两旁的百姓,对身旁的部下说道:“传令下去,凡是大军收复之地的男人,必须立即剃掉脑袋上的猪尾巴!!而且要剃就剃干净,不要剃掉了猪尾巴,还留着根!”
满清为何能以极其落后的社会组织结构、残暴的统治手段、暴虐的治理方略、昏聩愚昧的统治阶级,殖民华夏两百多年?
除了华夏自身出现了问题,有大批的士绅集团和武将集团为了一己之私争相当了汉奸,为满清侵占华夏充当马前卒,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满清在入关之初下令剃发易服,从精神层面打断了汉民族的反抗精神,让汉民族因此而沉睡了将近三百年!
没有了精气神的汉民族,就如同是沉睡的巨龙,直到三百年后才逐渐苏醒,开始重振雄威。而满清殖民华夏的遗毒,却直到三百年后都未曾彻底涤清。
陈勋率领国防军
“各军的夜不收要向四周探查情况,重点是向北面探查,要咬住多尔衮部的踪迹不放,为我东路军提供军报消息。”
“山海关的防务如何了?”
刘衍笑着说道:“呵呵,大家不用着急,本公预料,多尔衮部逃不掉的,咱们不必急于这两天的时间。”
刘衍记得在前世,都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还有一些鞑子的遗老遗少,或者是鞑子的包衣奴才后代,在银幕上为满清鞑子歌功颂德,或者把自己打扮成所谓“格格”,穿着所谓的“唐装”、旗袍招摇过市。
所以一个合格的下一代皇帝,可以大大减少刘衍改良大明政治制度的难度,提高推行成功的机会。
当日,锦州城内外热闹了起来,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剃辫子,那些没剃干净的百姓也回到家中,给自己剃了个光头。
于是众将纷纷发表意见。
什么叫华夏?
而自从历史上出了满清这个恶棍之后,大明的衣冠也可以说是绝后了,后世不管是民国还是新中~国,在服装的华丽程度、底蕴厚重等方面,就再也没有超过大明衣冠。
“是。”
刘衍大笑起来,对于朱慈烺的表现很是满意,毕竟朱慈烺才只有十六岁,能有这样的认知,敢于推翻从小就接触的言传身教,的确是非常难得,也非常不容易的。
众人见刘衍态度坚决,也只好作罢,随即便在刘衍的部署下,各军开始在锦州城内外驻防。
当晚,刘衍在锦州城的府衙内召开了军议,太子朱慈烺也出席了会议。
“殿下能如此说,本公心中非常高兴,看来大明复兴在望,大明又得明君啊!”
刘衍之所以坚持带着朱慈烺出关作战,就是要打好与朱慈烺的关系,为大明的将来培养一个合格的储君,将来在刘衍的心中,大明最合适的政治制度就是君主立宪制,大明的最高权力机构应该是内阁。
大军出关到现在,各部将士的伤亡并不大,可以说远远低于刘衍在战前的心理预期,满清的崩溃速度更是超过了刘衍的预判,可以说是兵败如山倒,看来满清这个倒行逆施的反人类集团的末日,已经不远了!
此时众将纷纷请战,认为大军明日凌晨就应该继续追击多尔衮部主力。
“得令!”
酒过三巡之后,刘衍便笑着问道:“大军出关已经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了,殿下有和感想?”
“嗯,这就好!”
刘衍一直认为,一个民族的衣冠就代表着这个民族的精气神。
随后刘衍与贾洪雨有说有笑的聊了许久,期间贾洪雨也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担忧,刘衍笑着说道:“贾总兵在皇明军事学院内的成绩很不错,这就说明贾总兵是有能力统领一军的,不用多想,只管做好分内之事。”
“是,阁老教训得是,下官一定谨记在心。”
过了一阵送走了贾洪雨,刘衍也是笑着摇头,想不到贾洪雨这个当年的上官,也会有今日的风光,却成了自己的下属将领。
随即刘衍便命人前来,说道:“立即通知各军将士,明日一早大军出发,向辽河方向追击满清残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