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静一静,下一首曲子要来了。”
太庙戟门的外面,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站在板凳上面,举着胳膊高声呼喊着,让现场的人们静下来。
随着里面音乐会的进行,太庙外面的人不减反增,拱桥两边都站满了人。
要不是现场有大量的工作人员跟警务人员维持秩序,早就要出乱子了,毕竟拱桥
门口挤了这么多人,如果真有人掉水里,还真就麻烦了。
也是为了防止出现什么突发情况,现场不仅仅有警务人员维持秩序,还有医务人员跟救护车随时待命,这也是大型活动的标配。
太庙门口的地方很小,即便是摩肩擦踵也容纳不了多少人,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跟警务人员为了不让现场的人数超载,早就在周围设置了隔离带。
只有另一边出口有人出去了,这边入口才会放人进去,出多少个,就放多少个。
但是从音乐会开始到现在,出去的人就不到两位数。
因此,很多挤不到太庙门口的人只能在附近待着,根本就进不来。
太庙西边是天安门、端门跟午门,晚上进不去,因此其他挤不进太庙戟门口的人,就跑到东边去,只不过东边距离享殿门口太远,听音乐会的效果跟戟门口完全不能比。
聚在戟门口的观众们,也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所以大家都尽量保持着安静。
音乐倒是没问题,因为音量够大,即便有些损耗,也能够听个大概,而且都已经在外面听了,也不在乎什么音质了,主要就是感受个气氛。
主要就是周彦个人说话的声音,有时候未必能够听得清楚。
这时候,就需要大家静下来。
说话的那个年轻人并不是工作人员,他只是个热心群众,不知道从哪儿弄了个椅子来,能够站得高一点,帮着喊一喊。
他这一喊,效果倒是挺好的,现场立马安静了不少。
其实他的声音没多少人听到,主要是他站在椅子上做着手势,大部份人都能看到。
没过一会儿,里面的音乐传来,正是《共饮长江水》。
这首曲子改编于《风居住的街道》,流行度不用说,整首曲子经过改编之后,丰富性提升了一个台阶,又配上了歌舞,所以在业内也很受欢迎。
因为金陵前线歌舞团跟周彦把这首曲子还有歌舞都开放了,所以现在全国的歌舞团都可以不经过任何申请,直接在任何地方表演这部歌曲。
因此,现在全国各个歌舞团基本上都把《共饮长江水》列为常规节目,而这个节目在各个剧院的演出频率也在歌舞剧中排名十分靠前。
大家喜欢演,自然是因为观众喜欢看,门票能够卖得掉,都是市场主导的。
琳达站在拱桥旁边,听着庙里面传来的曼妙音乐,忍不住点头,虽然他们在是室外,但是这音乐效果倒还是不错,等在太庙门口的这些观众们倒是赚到了。
只不过想要在这里抢到一个位置也不容易,至少也要从四五点钟就到现场,稍微迟一点就进不来了。
琳达作为《公告牌》的记者,肯定是有票的,只不过今天第一场他们只有一张票,她将唯一的一张票给了同事,她自己则留在外面。
今天太庙里面是不准拍照的,即便进去了她也不能做什么,不如留在外面看看外面的情况。
或许,外面的情况更有记录的意义。
此刻的琳达庆幸自己留在了外面,才看到乐迷们如何为Y痴狂。
戟门口这么小的地方,估计挤了也有几千人,而且她刚才就看到工作人员拉了隔离带不给人过来。
如果地方足够大的话,琳达相信现场的人再多几倍完全不会有任何压力。
如果是什么流行歌手,有这种场面好像也不算什么,但这可是一场音乐会,在此之前琳达从未见过一场音乐会的热度能达到如此地步。
最近这几天,琳达在中国听说过一个成语叫作“曲高和寡”,意思是越是高雅的音乐受众就越少。
这个词几乎适用于全世界所有地方的音乐,不管在哪里,古典音乐的受众就是要少于流行音乐。
Y并不算是个古典作曲家,他有很多流行曲、新世纪,新古典,先锋、实验曲目,曲风十分多元化。
但是不管怎么说,Y都是一个不张口唱歌的作曲家。
只要不张口唱歌,那么基本上场面不会有太夸张。
事实上,Y的曲子能够这么受欢迎,他的票能这么好卖,一方面是因为电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流行歌曲。
如果只是靠传统的纯音乐形式传播,现在他恐怕也没什么名气,连音乐会的票都卖不出去。
关键是这场音乐会的门票可不便宜,不说黄牛党转手的票价,就是售票处开放的票,平均票价也有一千多人民币。
根据琳达对中国市场的了解,这显然已经远远超出了平均水平,大部分的中国民众,一个月的工资都没有这么多钱。
这个价格,即便是换算成美金,在美国也不算便宜。
更别说,黄牛党已经把这场音乐会的票价炒到了天上去。
来中国之前,琳达就看到新闻说,美国那边有人花了几千美金就只是为了能够买一张紫禁城音乐会的门票。
说实话,这个价格跟普通人已经没什么关系了,在美国能拿出几千美金买一张音乐会门票的人可不多,更别说买了票之后还要再花费至少几千美金到中国看演出。
大部分美国老百姓,每年去掉衣食住行基本生活所需费用,根本就省不下来几千美金。
这一点上,美国的乐迷就没有中国的乐迷们幸福了。
现场的这些中国乐迷们,都是没有买票的,他们也依旧有机会能在外面听到音乐会,虽然效果差一点,但是现场气氛也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