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宅院,打从门口就和其他人家不同,这家的宅院前的镇宅狮子,竟是大红色,是被朱砂给刷了全身。
看着有几分诡异。
很快从马车上就下来一个二十多岁的贵公子,眉宇间带着藏不住的喜色。
若是朝中人看到的话,就能够认出来,对方便是立储的大热人选之一,秦王。
他下了马车,早有侍卫已经敲了门。
一个垂髻小童打开房门,“秦王殿下。”
“先生可在?”亲王对待小童的态度颇为的和善。
小童回答:“在的,先生已经恭候殿下多时。”
“嗯。”秦王感叹着对方竟然连他今日过来都能算到,果真是神机妙算。
秦王,乃是宫中的静妃所出,静妃出身书香世家,性情平和,精通诗词歌赋,是个才女,不过静妃的容貌只算清秀,并不得庆德帝的宠爱。不过静妃的膝下有子有女,娘家也在朝中也颇为给力。
即便是不受宠爱,她在宫中过得也十分不错。
近几年,随着儿女的长大,儿子被封为秦王,在朝中的势力日益加重,静妃在宫中越发无人敢怠慢。
身为皇子,自身也十分优秀,心机手腕能力本事都不缺的情况下,他自然也有一争那个位置的想法。
可以说,作为皇子,但凡有点野心,对那个位置都有心思。
更何况皇后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女儿兖国公主,更是加剧了众皇子们的野心。
其中秦王和誉王,各方面都相当,只是誉王乃是贵妃所出,连带着誉王也更受到庆德帝的疼爱。
不过秦王却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本事,叫庆德帝高看。
誉王虽然各方面都不如秦王,外祖家也有点拉胯,但母妃受宠,他自己又娶了封疆大吏的嫡长女,妻族给力,又有庆德帝的偏疼。
也叫他和秦王在朝中的实力,旗鼓相当,甚至因为庆德帝的偏疼,他在朝中的支持者还更多一些。
不过这种情况,
在去年的时候被打破了。
去年梅雨季,江州齐阳府大雨连下了一个月的时间,以至于河堤决堤,发生水患,水患尚未平息,就又出现了瘟疫之症,也因为当地官员不作为,外加赈灾的银两还被贪墨了,用到百姓身上的还不足四分之一,没吃没喝还生了瘟疫,没了活路的百姓,还掀起了一场□□。
朝野震惊。
庆德帝他是真的有为明君,便是年老,也不似一些帝王,便开始昏聩起来,除了偶尔有些私心之外,朝堂上依旧勤勉和清醒,在知道事情后大怒之下,要彻查。
只是在彻查之前,要先解决齐阳府的事情。
只是齐阳府那边又是水患又是瘟疫还有□□。
虽然对不少人来说是机遇,但它也危险啊,一不小心就要丢命的,机遇也不是人人都能把握住。
不见,事情发生后,也不是没官员请缨,接连去了三个,但一个连地方都没到,就倒霉的碰到了发水,淹死了。一个到了地方,不幸染上了瘟疫,什么都没来及做,也没命了,这第三个则是因为处理事情不当,让本来有点小平息的百姓动乱,更严重,被活活打死。
这三个钦差的遭遇,朝中便无人敢去。
庆德帝既是生气又有些无可奈何,但他还真的想不到让什么人去?毕竟眼见是个送死的活。
秦王就是在这个时候主动请缨的。
说他既是大庆朝的皇子,王爷,受了天下百姓的供养,怎可遇到事情就退缩?便是知道艰难困苦,也要迎难而上。
总不能看着百姓受苦受罪。
一番话说得庆德帝大受感动,也就允了,还把禁卫军拨了一千人,一路护送秦王到齐阳府。
秦王没有和其他几个钦差一样,坐马车到齐阳府,而是骑马,快马加鞭,一个月的路程,生生的被他压缩成半个月。
到了齐阳府,是一刻都没休息,直接就去了事发最严重的杨柳县。
这里是水患的中心地,也是瘟疫最先发现的地方,更是百姓动乱的地点,可以说只要能解决杨柳县的事情,事情基本上就解决大半了。
到了地方,
秦王宛若神助一样,先是安抚了动乱的百姓,而后一边着手解决瘟疫的事情,一边让人处理水患的事。
忙碌了一个月的时间,瘦了一大圈。
不过结果却是圆满的。
决堤的堤坝被修缮加固,而且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十分坚固,水患渐渐退去,又指挥着百姓疏导田地里的积水。最严重的瘟疫,秦王不知道哪里寻来了神医,几日的时间,就研究出了治疗瘟疫的方子,瘟疫很快就止住。
因为治理水患和解决瘟疫,那动乱的百姓自然也就安稳下来。
等到一切事情都稳定下来,秦王赶在年前回京的时候,齐阳府已经渐渐的恢复了,甚至比未发生水患前,看着还繁荣两分。
他走的时候百姓极其舍不得,还送了万民伞给秦王。
因为这件事处理的完美,不但叫庆德帝对这个儿子更看重几分,秦王在朝中也是声名大涨,前来投靠的官员,多了好些。
更重要的是,相对于誉王来说。
秦王有了民心。
这一点尤其重要。
不少人都在宣扬秦王的功德,却无人知道,秦王的之所以能够如此圆满的完成,不单单是因为他自己,更重要的是他身边的一个谋士,称一句,没有姓氏,单名一个隐。
称一句隐公子。
隐公子是秦王是他一个门人推荐。
不但才冠绝伦,精通音律,擅医,机关之术,才学百通,更有诸葛之才。
是秦王三顾茅庐才请出来的座上宾,齐阳府的事情,之所以能这么顺利且完美的解决,他的功劳占了大半。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