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江闹市区,昔日的赵氏书店如今正在重建装修。
按照赵述的意思,姚叔将周围左右的地皮全部盘了下来,弄了一个占地上千平方的大型书店。
当然,现在尚未建好,只有一个初步的模型。
但可以预料,待书寮建好之后,必然引起一片哗然。
“建这么大书店,靠卖书啥时候能回本啊?”钱强瞠目结舌,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他本能地开始盘算其中的得失。
他知道赵述现在最大的依仗就是那本尚未完结的《诛仙》,但宁江识字的人就那么多,总有卖光的一天,整这么大书店,总不能把书卖给文盲吧?
再者,穷人哪有闲钱来买书看?
“谁说书店一定只能卖书?”赵述言出惊人:“我是这么想的,咱们先整个三层楼,一层搞个书咖,多弄些座位,雇一些人整天来说书,别管什么人,来了只要一文钱就能听一天,吃喝另算……”
没等赵述说完,钱强便皱眉道。
“这不就是茶馆嘛!”
茶馆可不怎么赚钱呐!
每个人一文钱?这得啥时候才能回本啊?
“你先听我说完,咱一楼不仅仅能听评书,我还打算从宁江书院里请几个学生过来教人识字,和听书一个价。”
卖书才能赚几个钱?
想靠这玩意赚大钱,就必须先把市场做大。
识字的人多了,自然买书的人就多了,还有利于开智于民,一举多得。
“你知道私塾老师一节课多少钱吗?少说一两银子!”钱强瞠目结舌:“按你这么搞,每天不得往里倒贴钱?再者学院里那些人气性大着呢,不好好考功名,又怎会来你这里教书?”
这个都是小事,大不了多给些钱嘛!
实在不行,赵述也能亲自上场。
“抛开这些不谈,赵兄此举,对百姓而言确是一件好事。”王输礼点头称赞道。
因为他实在看不出赵述能从中获到什么益,反倒能让宁江百姓落得不少实惠。
就以听评书为例,去黄玉楼光是门票就得一两银子。
赵述这儿却只要一文钱。
高下立判。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造路无尸骸!”钱强叹着气:“老赵啊,心不能这么善啊!”
他算是看出来了,老赵完全不是经商的料。
就这还想搞垮华家呢!
怕是开业没几天,自己就得先倒闭了。
还是得靠他来!
“这不还有两层嘛!”赵述意味深长道:“你们且听我说,第二层我准备搞定制书店,对标中高端市场,也就是宁江城里大大小小的文人骚客,公子小姐。”
说着他拿出一本全新的《诛仙》,做工精致考究,封面刺花娟秀,翻开第一页上面赫然刻着几个大字——赵述定制。
就仿佛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件艺术品。
“只要你想,咱们做成金的都行,完全满足顾客老爷的所有喜好,而且世间独一份,还附赠作者大大的亲笔签名,就这玩意,一本卖一百两银子不过分吧?”
“成本多少?”钱强眼前一亮。
赵述说的不错,有钱人讲究的就是一个排面,一个高端定制。
就这玩意,拿出去都有排场,出去雅聚,都倍儿有面子。
“十两银子。”赵述补充道:“当然,要是镶金,价格得另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