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转眼已经到了深冬。
四九城不是一般的冷。
就是这一冷,一些季节病,尤其是老人的季节病开始慢慢复发。
什么关节炎、冻疮、心血管疾病不是复发就是加重。
95号院就有不少。
不少老头老太已经不能出门,最严重的还是聋老太太和易中海。
聋老太太年纪大,还裹脚,那脚肿得,基本不能下地。
易中海更惨,这货是中风,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经过一个月的修养,勉强可以说清楚话,走路也能快一点。
可是,温度一下来,他的嘴立即又歪了,路也不能走了,每日只能斜在床上,生活基本不能自理。
这可苦了照顾他俩的二大妈。
经过商量,从贾家那要来的八十块钱只够今年,明年如果没钱,就另请高明。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养老团。
一群老头老太,腰不酸腿不痛,每天精神头十足。
重体力活可能干不了,但提个壶、熬个汽水等,简直轻轻松松,顺便还能把钱挣了。
关键还是氛围。
每天大家都一起吃饭,一起活动,聊聊天、打打牌、下下棋、织织毛衣,听听广播,反正不愁吃不愁穿。
一群孩子就在眼皮子底下学习,打闹,过来看望的亲戚总是络绎不绝。
生活简直不能太悠闲。
别说院里人了,整个胡同的人都羡慕。
作为养老团的组织者王铁蛋,更是成为人人夸赞的对象。
谁都不是傻子,这养老团明显就不一样。
不说别的,孤寡老人李老爷子,去年此时就一身病,街道办都在做好了办理后事的准备。
可今年此时再看,哪还有病,活个十来年都有可能。
还有杨奶奶,也就是带着俩孙子大壮二壮,每日坚持地活着。
但看现在,拎上一桶水,腿脚飞快。
这事就不是吃得好、心情好能解释的。
所以,渐渐就有传言,新养老团里有一种药酒,每日喝上一点,能够强身健体,包治百病。
反正传得很邪乎。
周围过来求药酒的人就没停过,出钱的、耍赖的、攀关系的,赖着不走的,什么样的人都有。
可除了一个空荡荡的药酒罐,什么都没有。
蔫爷又不傻,消息都散出去了,还能让你们发现了。
有人也去找了王铁蛋,其中就包括街道办的王主任和轧钢厂的李怀德。
他们从许大茂那得到过药酒,药效显着,作用惊人。
可是到了王铁蛋家,除了几坛子果酒外,哪还有药酒的踪迹。
不管提什么条件,就两个字,没有。
与此同时,三零一医院。
还是那么拥挤,还是那么多人。
看病的人多,过来疗养的人更多。
而之前,王铁蛋想找关系的饶老头、武老头和乔老头都在,境况都不是太好。
一种后悔的情绪,充斥着三人心头。
如果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他们可能还是不会赴约,但一定会第一时间亲赴东直门外拜访。
乔老最严重,躺在床上,挂着吊瓶,已经三个月没有下地。
饶老次之,可也坐着轮椅,打着吊瓶,呼吸像拉风箱一样。
病房里还挤着不少老战友,在一起暖和,也能聊天。
“老乔,你得坚持住了,只要查到那裴老头的外孙女,就能找到他,大不了老头子我给他跪下,一定治好你。”
武老坐在床边,安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