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00章 对孩子们清澈的爱(2/2)

童年阶段对人的一生都至关重要,我在之后的许多学校演讲中,将尝试提出这个观念。

而教育委员会在初中小学对本书进行宣传,是我在看完俗话才能够体会到的,教育委员会的用心良苦。校园教育者需要了解这些,更应该像咨询师苍鹭先生那样,成为学生的心灵捕手,保护好孩子们的童年。站在苍鹭先生的视角用心揣摩,能够从中习得一些和孩子们沟通的奥义。

……]

读师范学校的小伙伴应该对玛利亚的名字不陌生,蒙氏教育的创始人。教育理念是“把儿童当成独立个体,且反对填鸭式教育”。

中间贝恩还分享了不少案例,来佐证这本书技巧的实用。

末了,他再度夸奖:[如果没有对大嘤的了解,他不会选择《柳林风声》。如果不是对孩子们清澈的爱,他没必要创作出如此专业的作品。我现在相信《威茅斯系列》不是对大嘤的攻击,而是对大嘤深沉的欣赏了。]

什么叫岁月史书,这就是!

再过几年,估计压根就没人知道,克苏鲁的出现是为了回击太阳报的攻击了。

“真的这么精彩实用吗我想我应该购买一本,因为我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

“对孩子们清澈的爱……想到了前阵子看到的新闻,好像顾陆儿时的家庭情况非常差,如果放在里昂,顾的父亲都会被抓进警察局的差。所以他创作这部作品,是在自我救赎吗愿上帝保佑你。”

“顾陆没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却写出了如此专业的心理学书籍。我的贞德,难以想象他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威茅斯系列当然不是对大嘤的攻击,如果讨厌一个地方,是不可能把这个地方写进书里的。”

等等讨论。

甚至还有小天才说,“好像顾陆还有一本科普书籍,叫《平面国》,听人说是一部可以引起孩子对空间数学感兴趣的作品。现在心理学科普作品,又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有一个想法,是否每个学科,都应该让他创作一部科普书籍,这样能为教育事业带来一定推动。”

如此口碑之下,拉起了非常高的销量。

首周,哦不还没有一周,就五天时间,销量就突破了22万册。你想想大嘤一共才多少人,再想想当前互联网的兴起,实体行业的没落,一个非常夸张的数据。

这就是受众面,克苏鲁系列的受众面,还是无法和童话作品相比。没错,蛤蟆先生是童话作品,因为从宣传开始,出版集团就刻意忽略了科普属性。

因为无论中外,人类对科普小说都带着抵触心理。很大一部分人,因为上学时读书读太多,瞧见科普题材,连简介都不会看,直接就会叉掉。

“心理学科普销量能这么高要不干脆我也创作一本”沃森灵机一动。

他是非常关注时政新闻的,凡是有什么大新闻,他都会蹦跶出来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进行一番分析。别说没用,他的收入是同等级心理学家的数倍。

故此,蛤蟆先生拿到自07年之后,最快破二十万册销量的时间。

为何是自零七年呢因为零七年是《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在大嘤的出版时间,就这本书,三十四小时就突破了20万册。

“现代人最看重什么呢哦,是情绪!”沃森想到了,创作思路也清晰了,“我要不要写一本为何现代人会因为一点小事,而突然爆发出很大情绪的作品”

“名字就叫《躲在蚊子后面的大象》吧,听上去就让人有购买的欲望。”

沃森教授这样想着,他行动力非常强横,因为下一刻打开电脑就已准备写开头了。

突然来了一个电话,是秘书女士的电话,对方告诉他:“《每日电讯报》的记者想要采访您。”

对于采访,沃森是来者不拒。对太阳报都接受,更何况是每日电讯报。

这是大嘤四大报之一,报纸的读者群体非常广泛,因为内容也广泛,有体育、旅游、艺术、时尚等专栏。

整理了一番西装,沃森来到会客室,和采访的记者见面。

得说一句,和贝恩有自己的心理咨询室不同,沃森是开了一个“心理健康传播公司”。

记者是一位女士,名叫阿妮吉克,灰色职业装透露着干练,带有一定感染力的笑容常挂嘴角。

“你好,沃森教授,我是《每日电讯报》记者,叫我吉克就行。”阿妮进行了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

会议室不大,不过架设一台摄影器材是足够了。

两人相互打招呼,目前摄影器材是没开的,阿妮先告知采访内容。毕竟是正规报纸,不是太阳报。

“我们是因为《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部作品而来。”阿妮说,“我们调查到,顾陆先生在几年前在伦敦看了儿童剧《柳林风声》,就想创作这样一部作品。当时他来拜访了沃森教授你,我们想知道这部作品创作方面的一些故事,沃森教授是否给予了很多专业的知识。”

“这么隐秘的消息居然都被调查出来了,现在这个社会真没有隐私啊,呵呵。”沃森云淡风轻地扯嘴角,实际大脑疯狂旋转。大概两秒钟,沃森想到了,好像他之前确实邀请过对方。

本来是想让顾陆宣传一下自己的新书,然后他也出言吹捧顾陆的作品,一来二去他们的身份不就都高了嘛学术圈的基本操作。

没想到,这华夏人一点也不按照常理出牌,拿着书就回华夏了,一点动静也没有。

“并不是没有隐私,只能说当时顾陆先生与太阳报的争执非常激烈。”阿妮说,“热点新闻人物肯定是有人跟踪的。恰好顾陆先生来拜访了沃森教授。”

原来是这样,沃森脑子里面闪过了两个念头。

第一个,看来《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比他想象中还要出名。因为只有名气这么大,才会引来媒体挖掘书籍背后的故事。

第二个,顾陆在创作这本书之前,肯定是询问了其他心理专家。

“原来是这样,可以理解了。”沃森说。

有一个机会摆在沃森面前。

当然,如果他随便承认了,将来被顾陆打脸,那就太丢脸了。

所以沃森准备“夸”,使劲地夸,编故事夸,夸得顾陆不好意思,夸得对方不好戳破。

这样他既有了热度,又安全。

想明白这些,沃森喝了一杯咖啡,他要开始编故事,哦不,要开始讲述了。

@格格党 . www.ggdxs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