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石艳认真地记录着老人们的话,心中渐渐有了一些思路。她又在社区里走访了几家商店,询问店主们科研所的到来对生意的影响。一位便利店老板笑着说:“自从科研所建起来,我们这生意可好了不少。那些科研人员经常来买东西,他们消费能力还挺强的。”
在与居民们的交流中,牛石艳发现科研所虽然在技术上高度保密,但在日常生活中,却给当地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变化。然而,这些信息虽然有价值,但还不足以支撑一篇深度报道。她决定扩大采访范围,去周边的学校了解一下情况。
牛石艳来到附近的一所小学,找到了校长。说明来意后,校长热情地接待了她。“牛记者,你来得正好。我们学校和科研所一直有合作,他们经常会派科研人员来给孩子们做科普讲座,孩子们可喜欢了。” 校长笑着说道。
牛石艳眼睛一亮,问道:“那这些科普讲座主要讲些什么内容呢?对孩子们有什么影响?”
校长详细地介绍了科普讲座的内容,从基础科学知识到前沿科技成果,科研人员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自从有了这些讲座,我们学校好多孩子都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不少。” 校长欣慰地说道。
牛石艳一边记录,一边思考着。“这或许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从科研所对教育的影响入手,展现他们在推动科学普及方面的贡献。” 她在心里想着,仿佛看到了一篇新报道的雏形。
然而,就在她准备进一步深入挖掘这一题材时,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学校方面出于对学生隐私的保护,以及与科研所合作的一些限制,有些细节无法向她透露。这让牛石艳刚刚燃起的希望,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难道就差这么一点,又要功亏一篑了吗?” 牛石艳有些沮丧,坐在学校的花园里,看着孩子们在操场上玩耍,心中五味杂陈。阳光洒在孩子们的身上,他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校园里,可牛石艳却无心欣赏这美好的画面。
但她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休息片刻后,她决定再次回到社区,从居民们口中寻找更多线索。这一次,她重点关注科研所的员工与当地居民的互动情况。她在社区里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一位曾经帮助过科研人员的居民。
这位居民名叫王大叔,他热情地向牛石艳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有一次,一位科研人员在做实验时,急需一种特殊的材料,跑了很多地方都买不到。王大叔得知后,凭借自己的人脉,帮他找到了这种材料。“那些科研人员可认真了,为了一个实验,废寝忘食的。他们对我们也很客气,还专门来感谢我呢。” 王大叔笑着说道。
牛石艳从王大叔的讲述中,感受到了科研人员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友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