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吕蒙召集诸位官员询问他们说:“夺取荆州的计策,应当怎么做?”(他们)回答说:“我们这些人感激将军不杀之恩,愿意献出荆州来报答您的大德。”吕蒙说:“怎么能得到它呢?”投降的官员回答说:“我们都在城下虚假地报信,骗开城门,以纵火为信号,就可以轻易得到。”吕蒙非常高兴,重重地加以赏赐,就让他们引领去夺取城池。等到半夜,来到城下叫门。守门的官吏认出是荆州的士兵,打开了城门,一阵火起,吴兵全部进入。夺取荆州完毕后,吕蒙就派一百多骑兵,带着榜文在各处张贴以安抚百姓,告知吴兵:“如果有胡乱杀害一个人的,诛灭他的三族;胡乱夺取人家财物的,按照军法处置。”于是居民都没有丝毫损失。第二天天亮,家家点起香火迎接。吕蒙传令说:“只要是原任的官员和吏员,仍然恢复原职。”并且把关公的家属另外安排到别的宅院好好供养。
这一天下大雨,吕蒙骑上马带领几个骑兵巡视四门。忽然看见一个人拿了明间的箬笠来遮盖铠甲,吕蒙喝令左右把他抓起来审问,原来是同乡人。吕蒙说:“我平生不杀同乡同姓的人,但是号令已经发出,让众军不许随意拿民间一件东西。你现在既然违反了,虽然是同乡,但我昔日的约定,是私人的;今日的命令,是公事,怎么可以因为私人的约定而扰乱公法呢?”呵斥左右把他拿下斩杀。那个人哭着哀求说:“我是怕雨水淋湿官铠,所以拿来遮盖,不是为了私人使用啊。请求将军念在故乡的情分上怜悯我。”吕蒙也哭着说:“我本来就知道你是为了遮盖官铠,但终究是不应该拿民间的财物。还有什么可说的?赶快推下去斩了,把首级示众!”吕蒙于是痛哭着埋葬了他。荆州的百姓都被他的品德感动,军队中十分敬畏,路上没有人拾取别人遗失的东西。后来有人写诗说:
一笠覆官铠,犹然遭重刑。荆州万民心,从此俱安宁。
吕蒙安抚百姓完毕后,忽然报告说吴侯到了。吕蒙出城迎接吴侯进入官署。孙权又请潘濬担任治中,掌管荆州事务;从监牢里取出于禁;安抚百姓、赏赐军队,设宴庆贺。孙权与吕蒙、陆逊商议说:“只有公安的傅士仁,南郡的糜芳,这两处怎么收复呢?”话还没说完,有一个人出来说:“不需要拉弓射箭,我凭借这三寸不烂之舌,劝说傅士仁来投降,可以吗?”众人看他,是会稽余姚人,姓虞,名翻,字仲翔。吴侯说:“用什么好计策,可以让傅士仁归降呢?”虞翻说:“我自幼和傅士仁是至交好友,如果用利害关系劝说他,他一定会归降。”孙权就命令虞翻率领五百士兵,直接奔赴公安。
却说傅士仁听说荆州已经丢失,望见城头扬起尘土,急忙下令关闭了城门,坚守不出。虞翻看到城门紧闭,于是写了一封信绑在箭上,射进城中。士兵捡到后,拿去见傅士仁。傅士仁拆开信来看。信中说:
我听说明智的人在灾祸还未萌发时就加以防范,有智慧的人在祸患还未到来时就进行躲避。知道得到与失去,可以称得上是贤能聪慧的人;知道生存与灭亡,这是能识别吉和凶。大军的行动,侦察兵还来不及举火报警,这并非是天命,一定是有内部接应。作为将领不明白这个道理,独自据守孤城却不早早投降,这是想要毁掉宗庙断绝祭祀,被天下人所讥笑啊。荆州已经失去,生存的路已经被阻塞,衡量当前的形势,将军您就在我们军队的舌尖上罢了,想奔走也不能逃脱。我私下为故人您考虑,希望您深思熟虑,不要导致后悔。故人虞翻敬上此书。
傅士仁看罢书信,想起关羽昔日对自己的痛恨之意,觉得不如早点投降,于是下令大开城门,邀请虞翻进城。两人见面后,互相行礼,各自诉说着旧情。虞翻称赞吴侯孙权宽容大度,礼贤下士。傅士仁非常高兴,当天就和虞翻带着印绶来投降吴侯。孙权大喜,仍然让他去守卫公安。吕蒙秘密地对孙权说:“现在关羽还没有被抓住,时间长了一定会有变故;只能重重赏赐傅士仁,让他去招降糜芳,这才是上策。”孙权召见傅士仁说:“南郡的糜芳和你交情深厚,你可以去招他来投降,我自然会有重赏。”傅士仁慷慨地答应了,于是带领十几名骑兵,直接前往南郡招安糜芳。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