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在书房,有时在花园,两人谈论的话题也从治国安邦扩展到诗词歌赋、天文地理。
诸葛志发现,蔡文姬不仅才华出众,而且性格温婉,谈吐优雅,让他心生敬佩之余,也感到一丝莫名的悸动。
一日,两人在花园中赏花,微风拂过,花香四溢。
诸葛志望着眼前这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愫。
他正欲开口,却听蔡文姬轻声道:“先生,这首诗……”
蔡文姬轻吟道:“‘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先生觉得如何?”诸葛志微微一笑,赞叹道:“好诗!好诗!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他踱步到一株盛开的牡丹前,轻嗅花香,续道:“文姬姑娘,你的诗词造诣,真可谓登峰造极。”
蔡文姬谦逊地笑了笑:“先生过誉了,只是平日里闲来无事,略作涂鸦而已。”她说着,目光落在诸葛志手中的羽扇上,“先生的羽扇,可是用白鹤的羽毛制成的?”
诸葛志轻轻摇动羽扇,微风拂面,带来一丝凉意。
“正是。”他答道,“此扇乃家兄所赠,伴我多年。”
“家兄?”蔡文姬好奇地问道。
“正是家兄诸葛瑾,如今在江东效力。”诸葛志解释道。
蔡文姬微微点头,沉吟片刻,说道:“先生,我有一计,可助你巩固势力,发展壮大。”她的眼神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声音也变得认真起来。
诸葛志闻言,精神一振,连忙拱手道:“还请姑娘赐教。”
蔡文姬娓娓道来,从屯田垦荒到发展商业,从招贤纳士到整顿吏治,她条理清晰,分析透彻,让诸葛志听得如痴如醉。
他时而点头,时而蹙眉,时而抚掌大笑,仿佛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日暮西山,晚霞映红了半边天。
两人在花园中谈论了许久,直到夜幕降临,才意犹未尽地回到书房。
诸葛志命人备上酒菜,与蔡文姬继续畅谈。
酒过三巡,诸葛志起身,举杯敬道:“文姬姑娘,今日与你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下感激不尽!”
蔡文姬也举杯回敬:“先生谬赞了,文姬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
两人相视一笑,一饮而尽。
夜深了,婢女掌灯送蔡文姬回房。
诸葛志站在书房门口,望着蔡文姬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敬佩和感激。
他轻轻抚摸着手中的羽扇,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来人。”他轻声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