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9章 危机意识(2/2)

这封奏书,写尽了王龁对秦国和嬴稷的忠诚,同时也有战与不战的为难。

若战,徒劳无功,劳民伤财,白白牺牲。

若不战,辜负信任,国家蒙羞,难解愤恨。

这是曾经白起问过司马错的问题。

“既然兵者关乎千万人的生死,那若明知是场败仗,该打还是不该打?”

“舍己存义,无愧于心便可。”

若是白起还在,谙熟兵法的他定然会苦谏嬴稷莫要开战,或者直接拒绝领兵打仗。

王龁是白起麾下出来的将军,身上自然会有白起的作战或处事风格,只不过,他要比白起更圆润些。

外圆内方,从来就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种为人准则的智慧和哲学。

嬴稷并没有把这封信示之于人,连范雎都没有。

作为一国之王,他极不想让别人看到里面的内容,所以选择留中隐藏。

旬日之后,赵楚魏三国发现一个离奇的事情,秦国突然撤兵了。

并不是慌忙逃窜,而是整齐撤军。

将兵中有不明白为什么要回国的,他们发问,王龁没有做正面回答,只说是战略回防。

撤与不撤,战与不战,都会有正反两种情况。

或者是赵国铁了心要守邯郸,魏楚几国借机把秦国打退到函谷关以内。

或者是秦国死撑,利用外交和强硬的军事手段与赵国打个平手,当然进取邯郸是不太可能了。

选择了一方,就会因为另一方的未发生而感到遗憾,甚至耿耿于怀。

人世间的事本就充满荒诞和无限的未知性。

因为未知,因为抱憾,所以美好,所以丰富。

想改变嬴稷的心思并不容易,范雎有自知之明,他清楚自己还没有那么大本事和魄力,所以当知道嬴稷要撤军之时,说实话,他是感到意外的。

从上党之争开始到现在,前前后后已经六七年了,不知不觉过了六个冬天,那么这个冬天,是不是应该让兵卒们回家了。

月是故乡明,天是家乡暖。

嬴稷承认自己到了这个年纪,是有一些好大喜功,他和父辈祖辈一样,想在有生之年将所有的事情都做完,因此分秒必争,旦夕不停。

这是老年的危机意识吗?

不知道。

可再怎么追求理想,也要承认现实。

现实就是目前邯郸根本打不下来,向东,秦国不可能再进一步,而且在三国联军之下,还要被迫往后退。

这是次要的,因为嬴稷根本不会把山东六国放在眼里。

重点是,国内有些吃不消了。

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这一事实,由此不得不顾及到。

天寒地冻,这是一个难熬的冬天,也是一个不得不熬过的冬天。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格格党 . www.ggdxs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