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总揽新政,这是要代表新政发话,蠢货!”有人骂道。
蒋庆之回身。
年轻的权臣神态自若。
“方才吕尚书一番话,本伯听了心有戚戚焉。”蒋庆之对吕嵩微微颔首,以示赞誉。
这个姿态仿佛是上官对下属。
众人这才明白:咱们必须要习惯蒋庆之的身份转变。
这位不只是帝王近臣,更是和严嵩平起平坐的权臣。
六部尚书见到他也得先行礼。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说的便是蒋庆之的身份。
此刻他站在那里,自然有一种威严。
吕嵩只觉得浑身的精气神都散了,此刻脑子里空荡荡的。
那番话说出来后,等待他的会是什么?
反目成仇!
各种攻讦!
儒门叛逆!
墨家走狗!
吕嵩拱手,退了回去。
“海禁,必须开。”蒋庆之开场白非常强硬,“莫要用什么人心不古来搪塞,大明现状你等都清楚。不开源死路一条。”
有人说:“既然如此,当让群臣畅所欲言。”
“那么,要不就来个表决吧!”
有人建议表决,这是不怀好意……谁都知晓今日在场的人大多都是新政的反对者。
“朝中大事表决无可厚非,不过,开海禁利国利民,百姓的代表何在?”蒋庆之反问。
“百姓无知无识,如何能参与此事?”
“无知无识?”蒋庆之冷冷道:“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开海禁对百姓是好是坏?有了需求就有了生产。有了生产就有了收益。每家每户但凡每月多织些布匹,三餐便能多一些油腥,孩子也能多吃几口……”
“那么长威伯以为当如何?”有人问。
“吕嵩说了那么多,本伯也说了不少,苦口婆心,以理服人……可依旧换不来你等的幡然醒悟。既然如此,那何须弄什么姿态!”
蒋庆之目光锐利,“既然如此,那何须询问你等?开海禁之事,就这么定了!”
“……”
众人愕然。
“你……你这是想一言而决,你以为自己是谁?”一个老臣子颤颤巍巍的出来,指着蒋庆之喝道:“你要谋反吗?”
蒋庆之无视了他,环顾一周。
“谁赞同。”
朱希忠一直在担心今日之事无法善了。
他想过蒋庆之的各种应对之法,可就是没想到这厮,他竟然掀桌子了。
商议个屁!
独断专行就是了。
那么前面他的隐忍为何?
是为了吕嵩!
朱希忠看着吕嵩,吕嵩在看着蒋庆之。
吕嵩苦笑着,想到了蒋庆之多次想把自己拉过去的事儿。
这厮……真是不达目的不罢休啊!
不过老夫为何觉着心里却格外熨帖呢?
“蒋贼!”老文官戟指蒋庆之,随即拱手:“请陛下做主。”
这急转弯,转的让人措手不及。
蒋庆之软硬不吃,但嘉靖帝不同,他吃过群臣的苦头,该知晓厉害才是。
道爷看了许久的热闹,淡淡的道:“诸卿以为如何?”
“臣反对!”有人喊道。
“朕,没问你!”道爷冷冷道,“朕问的是,庙堂之臣!”
国家大事,帝王当与庙堂之臣商议决断。
所谓庙堂之臣,指的便是宰辅和六部尚书。
其他人,不够格!
这一招堪称是天外飞仙,一下打了那些人一个措手不及。
严嵩首当其冲,他出班,心想自己最终难免要为蒋庆之背书,何不如早点站出来支持他,还能获得嘉靖帝的赞许。
“臣,赞同开海禁。”
“徐阶!”道爷开口点将。
徐阶:“……”
老徐走了出来,低头:“臣,附议!”
众人哗然。
“长威伯!”
看,道爷称呼徐阶为徐阶,而称呼蒋庆之却是长威伯!
这亲疏远近,一目了然。
“臣赞同开海禁!”
“六部!”道爷看向六部尚书。
“臣附议!”老天官熊浃出班表态。
“臣附议!”王以旂代表兵部表态。
“臣附议!”吕嵩开口。
“臣附议!”工部姜华说道。
礼部无需问,尚书是徐阶。
最后是刑部。
六部只要有一部反对,那些人就能藉此出手。
朱元出班,站在姜华之下。
他本反对新政,也反对开海禁。
但想到先前的事儿,朱元心中突然涌出了一股子怒火。
那些人在刑部私下动手脚却瞒着他,这是要让他成炮灰的意思。
你不仁,就休怪老夫不义。
“臣,附议!”
宰辅尽皆赞同!
六部尚书尽皆赞同!
“如此。”道爷看着群臣,双手在袖口中缓缓握紧。
“开海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