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定下
宣德帝这句话一说,就让解居升万分无语。
他好好的翰林院,也是正经的衙门,又不是没事干。
就他们几个,决定了翰林院的活,连着他解释了几次都没什么用。
虽然翰林院挺闲的,但是,翰林院也有自己的职责。
不能因为翰林院是个清水衙门,就将翰林院三言两语,卷进这一团的麻烦之中。
翰林院成了什么了,被随便拉出来顶缸。之前的那一次散馆,可是让翰林院乱了一阵。
解居升不想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成了其他部门救急的地方。再这样下去的话,他在朝中还有什么脸面和地位。
见陛下竟竟然应下,解居升深吸一口气,才开口道:
“陛下,微臣有话要说。”
朝中不少人一听这话,纷纷看向解居升,解大人怕是要反对,看来接下来是有好戏看了。
看来这解大人,是不满意这样的安排了,顾行晋微微动了下了脚,换了一个姿势。
解居升的话,让宣德帝抬眼看向他,目光也落在解居升那儿。
“解爱卿,朕准了,你讲吧。”
“多谢陛下。”解居升道谢后才继续说道。
“陛下,清点官银这等重任,历来都是由户部负责。今时安排给翰林院,翰林院的怕是难以办妥此事。还请陛下您,能够收回成命。”
解居升还是想再试试,让陛下放弃这样的打算。
宣德帝顿时有些许不悦了,微微拧眉,“解爱卿,难道你不乐意?”
解居升虽然从陛下的语气里,听出来了不满。可这本就不是翰林院的职责所在,为何一定要翰林院承担。
所以,解居升这次不打算继续忍了,这次和上次面对的情况也是不同的。
翰林院虽然不如六部重要,但也是文人们公认清贵的地方。翰林院地位也不差,不能这样继续被江湖救急。
总不可能因为是翰林院,就给其他六部,抓着当枪使。而且与户部沾边,好处没有,坏处倒是一大堆,反而是沾惹不少麻烦。
解居升心一横,再次凛然道:“陛下,臣绝无不愿为朝廷效力之心。只是翰林院众人虽然饱读诗书,精通经史子集,但于财政之务,实非专长。若贸然接下,反倒这样的做法,倒是给朝廷添乱。”
薛仁杰这时出声反驳道:“解大人,你这话此言差矣,翰林院的庶吉士,都是大周挑选的人才。想来就这么点事,应该算难不倒翰林院的官员。”
解居升冷哼了一声,冷着脸道:“薛大人,翰林院也有自己的职责,至于户部的事,自然当由户部办理。”
闻言薛仁杰的面色,也透出些许的尴尬。
确实是他办的不够道义,但其他部门不如翰林院清闲。所以,他思来想去,只有翰林院是最适合的。
一听这话,薛仁杰在一旁解释了起来。
“解大人,这只是偶尔帮一点忙,……”
“薛大人,这不合规矩。”解居升听他这么说就哼了一声。
“解大人,你莫要太固执……”薛仁杰是想着劝说几句。
秦高钦这时出声道:“薛大人,解大人所言不无道理。翰林院有翰林院的职责,让翰林院参与岂不是乱了套。
而且,户部也有户部的职能,薛大人还是办好手头的差事,想来更能为陛下分忧。”
“秦大人,你……”薛仁杰想解释一番。
秦高钦完全不给他机会,更是不满的说道:“薛大人,户部是犯了错,可也都受了罚,你还要如何,难不成要撤了户部不成!”
薛仁杰脸色一变,随即就道:“秦大人此话言重了。”
“言重?什么是言重?户部的职责是什么,难道薛大人你不清楚。”秦高钦冷哼一声道。
薛大人忙回道:“秦大人,老夫没这么想。”
秦高钦冷哼一声,“没这么想,哼!你就是……”
“好了,莫要再争吵了!”宣德帝捏着眉头不耐烦的道。
秦高钦见陛下发话了,也不好继续在朝堂上争吵下去,顿时就闭了嘴。
解居升微微躬身道:“陛下,翰林院也有本职,既然翰林院没有提前散馆。那么按道理来说,就不应该插手其他六部的事。
六部的事务,自然还是要交给六部处理更好。”
顾行晋对这个老上司,今日这么硬刚还是挺意外的,解大人一直都挺识趣的,这次居然会反对。
以为他就是一个老学究,如今看来完全是他想多了。能够官场上到高位的的人,没一个是省油的灯。
朝堂上,能这么直接对陛下说话,顾行晋还是第一次见。
就是他对宣德帝说话,也都是尽量委婉,解大人不知是不是翰林院待久了,还多了几分书生意气。
解居升这句话,让朝堂之上的气氛,顿时又就紧张起来。
宣德帝脸色一沉,一下子就让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片死寂。
“朕的决定,你觉得不合适?”
解居升没有一丝退让,神色坦然的道:“陛下,这个法子确实不合适。”
宣德帝看着他好一会儿,沉默片刻道:“薛仁杰,你是什么想法。”
不过是银两清点一事,竟然说了这么久,让宣德帝现在也多了几分不耐。
“解爱卿,难道你要抗旨不尊?”宣德帝冷声道。
解居升低眉顺眼道:“陛下,臣不敢。臣只是据实以告。薛大人所言,会造成朝廷秩序的紊乱,陛下,此风开不得。”
此时,朝堂上的气氛愈发凝重,大臣们都屏气凝神,没有人敢轻易出声。
对于解居升的个性,宣德帝还是清楚的,他所言也有道理,之前他就是那么考量的。
而薛仁杰所说的,也不无道理,所以才会同意了。如今,解居升又出来反对,让宣德帝也没了耐心。
“那以你之见,你觉得应该如何?”
解居升见此赶紧道:“陛下,有道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无规矩不成方圆,朝廷有朝廷的规矩,一切按规矩办事的好。”
关于这点,顾行晋可是恨不得,给一个大大的赞!
他也是当初年轻气盛,没经历过官场的打磨,虽然谨慎,但每一步都很危险。
那时他位卑言轻,宣德帝的每次提拔,都是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成为宣德帝手中一把好用的利刃。
当然宣德帝也不曾亏待过他,但其中的艰辛,也只有顾行晋自己能够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