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包拯自从狸猫换太子一案后,就得到赵祯的垂青,近日忽闻某县发生奇案,被害者多达数人。消息入京赵祯盛怒,便命包拯前去密查此案,包拯领命后,留下公孙策,自己就只带着书童包光前往。
包拯与包兴坐着马车看了看夕阳夕下,天色已晚,他们却不知道走到了那里。这在犯难之时,突然看见一个牧童向他们走来,包兴下了马车,便上前寻问道:“牧童哥,这是什么地方?”
“由往西南二十里方向便是三元镇,是一个大镇。如今你们走错了路了。应从此处往正西方向走,若是你们要往回走,绕回去,还有三十里多地呢!”牧童回答。
“前面可有住宿的地方?”包兴看看天色,夜幕就快降临了,他们必须得找一处歇脚才行。
“前面有一个叫做‘沙屯儿’,并无店家,你们只能找个好心人,在他家里借住宿一夜。”牧童说完赶着牛羊头也不回地走了。
包兴听完,转身回到马车上告诉包拯,两人决定先去‘沙屯儿’找户人家借宿,于是便向‘沙屯儿’急忙赶去。当他们走了不久后,看见道路旁有一座庙宇,匾上大书“金龙寺”。
包拯想了想对正在赶马车的包兴说:“包兴,今晚与其在人家借宿,不如在此庙借住宿一夜,明日给他们一些香油钱,这不是更为方便。”
包兴点了点头,停下了马车,然后,走到了金龙寺的门前,用鞭子前去叩门。不一会儿,里面出来了一个僧人。那僧人打量着包光,问他有何事?包兴便想借贵寺一宿之事告之,僧人又上下前后认真地看了看包兴一下,又看了看从后面马车里下来包拯。只见他两人衣着虽不名贵,但也是有钱之人,便高兴地请他们进了寺门。
随后包兴将马拴好,并在马槽里加上了草料。包拯则让僧人引至云堂小院,小院里面有三间净室。僧人安顿好包拯与包兴之后,便去禀告方丈他们借宿之事。一会儿,方丈便到云堂小院。
包拯见过方丈之后,尊礼而坐,僧人罢上茶水,方丈问了问包拯的家乡及姓氏,包拯因有公案在身又不能为他人知道,便说是上京赶考的举子。
包拯观此方丈年纪不大,约四十上下,他想或许是他悟道比别人高吧,未作细想,以礼问其问号:“方丈法号?”
“僧人法名叫法本,刚刚引你们进来的是师弟法明,此寺就是我二人住着。”说完,告辞出去。
一会儿,法明摆上斋菜,虽然是素菜素饭,但主仆两人也没有挑剔,一切从简的用饭。主仆二人吃完饭,看天已黑近。包拯觉得老是麻烦僧人怪不好意思,便命包兴将碗碟送至厨房,省得僧人又来回跑。
包兴急忙收拾好碗碟拿起,却不知道厨房在那里,便出了云堂小院,从禅院去寻僧人法明。这时只见几个年轻的女子,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相互携手嘻笑着说:“你们知道吗?云堂小院住下客了,法明叫咱们到后边去,免得被客人看到坏了他们和尚的名声。”刚说完便见到包兴端着碗碟,双方一阵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客人可容我们姐妹过去?”包兴见无处可躲,只得退回,容她们过去后。他才自己去找厨房在那里,好不容易找到厨房后,放下碗碟便急忙跑回云堂小院,进屋后告诉包拯,他在禅院遇见年轻女子之事,觉得这寺庙有此古怪。
正在他们说话的时候,只见法明左手拿一只灯,右手提一壶茶来了。法明走进来贼眉贼眼将灯放下,又将茶壶放在桌上,两只贼眼东瞧西看,连话也不说,回头就走。
包兴一见法明如此,连忙说道:“不好,这是个贼庙。”他急忙到屋外边看查时,云堂小院的门已经倒锁了。又看其他墙边看看,竟发现没有其它出路,急忙跑回屋里。包拯自然猜到几分,但无包兴如此慌张。
“大人,咱们快想出路才好。”包兴张口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