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桑中情愫(2/2)
何氏知后,含泪对康王泣曰:“妾必祭夫,至死不从”。王允。
第二天何氏与康王登台祭夫,悲恸三拜,天为之雨。祭毕,何氏厉斥康王,然后纵身从青陵台一跃,遂化为一缕怨魂……。
韩家欲将他们合葬,康王怎许,硬将他们分开。谁知此后从他们的坟上长出了两棵树,向向而生,到后来根连着根,枝连着枝,相拥在一起,人们叫这树为相思树。相思树上有两只鸟,不离不弃,人们叫它们为鸳鸯。
据说《青陵台》的故事便是后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雏形。
桑中情愫,演绎出如许的情爱故事,给采桑女带来一种悲剧色彩,却是一种更坚实的衬托。有趣的是,关于桑树的故事,不仅我们东方有,西方也有。当然西方的桑树故事,和我们东方的不同,东方讲的是理,西方说的是情。
关于西方桑树的故事,留存在希腊神话里。
说的是一个叫皮拉莫斯的青年和一个叫笛丝贝的女孩的故事。这个故事因与这里所说的主题无关,我们就不必在此饶舌。
桑树下演绎出的故事,以及由蚕桑衍生出的户织和浣纱(均与桑蚕有关),演绎出的女子形象,是那么坚贞,勇敢,美丽机智又深明大义。她们一方面维护着爱的纯真和生命的尊严,一方面深爱着生育她们养育她们的土地,为维护她的和平而义不容辞。前一种有秋胡妻,秦罗敷,韩凭妻何氏,刘兰芝,七仙女……等等。后一种有西施,郑旦,钟离春,宿瘤女,花木兰……。
桑林情愫与爱紧密相连在一起,无论是爱情还是对故土的执爱,都是一种坚守和坚持。怀着这种情愫的女子,展现出我们上古女子她们最坦然的一面,既有坚执,也有柔情,她们承担了太多的情感符号,成为我们上古社会一种最美丽的女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