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0章 《绿 色 新 能 源》(2/2)

韦待价最后替大家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战争财发不了不说,连肉肉都可能吃不起了。又不让像对待高昌那样,对幽州来一次恢复通商的特别军事行动。

那怎么搞

就这么在家喝着小米粥,看着燕山那边人脑子打出狗脑子,什么也不做

“做生意,不一定要走陆路嘛。”

李明摊开地图,手指沿着辽东半岛到雷州半岛的海岸线,划了一道。

“可以走海运。”

“海运”

列位爱卿不由得睁大了眼睛。

这倒还真是思维盲区。

海运在唐朝初期不是没有,在原本的时间线,李世民征伐高句丽时,就启用了海运,还玩了一把抢滩登陆。

但是因为风暴等因素,唐朝时期,从渤海到南海的这条海路并不常用。

所以宁可在离海岸线不远地方修运河。

和狂暴的大海相比,漕运简直安逸得就像澡盆。

所以,提起做生意,唐朝的大家下意识的就把海运抛诸脑后了。

不像下一个朝代宋朝,把海运和海外贸易玩出了。

“那风暴怎么办海路可不好走啊。”长孙延表达忧虑。

“刮个台风什么的……”

李明给了这小子一个暴栗:

“大哥,都十二月了哪来的台风趁这时候走海运不是正好”

在原本的时间线,东征高句丽的部队就是在秋冬季渡海的。

长孙延还在念叨:

“可明年春夏还会有……”

李明又给了他一个暴栗:

“明年等明年再说,能吃几个月就吃几个月,再者这仗能持续多久还不好说呢。”

解决了大规模海运的可行性,大家的思路豁然开朗。

经常治国和送外卖的朋友都知道,海运的优势,远非陆运可以比拟的。

运量大、速度快,关键还成本低。

房遗则快乐船了属于是。

而且海运还能省却另一层成本——

不用给河北交过路费了。

货船只要沿着海岸线这么一绕,就能绕过这一片乱糟糟的中间商,直接把快递送到客户手里。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客户体验大幅提升,岂不美哉

就在大家无限遐想的时候,韦待价又嘀咕开了:

“只是,船只数量可能不太够啊……”

虽然李明也很重视海运和造船。

但是他重视的问题多了去了。

手工业、基建、耐寒稻种、兵器、顶层设计、基层架构……

哪一个都比跨海贸易的优先级高。

不可能面面俱到,总有个先后次序。

所以,虽然也大建了一些漕运船只。

但若要撑起整个辽东夸张的对外贸易,那也只是杯水车薪。

“省着点用吧,想想办法优化调度,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

李明说道:

“比如,卖一船铁器瓷器之类的物件,得来的铜钱布帛别运回来,在当地就地买粮,把钱用掉,别让船空载回来。”

总之,就是尽可能节约运力。

通过提升效率的方法,先凑合过这段艰苦的时间,以待局势变化。

众人点头表示同意。

“这终究是权宜之计,船还是要多造的。”韦待价补充说道。

李明古怪地看着他,又看看窗外。

城外的燕山就像四十岁的程序猿,肉眼可见的秃。

除了城里的行道树,目之所及几乎没有什么树木植被。

“这就是我回到平州以后,一直想问的问题。”

李明觉得自己的肺都充满了p2.5,不由得干咳几声。

“咳咳,这里的树呢”

“大炼钢铁了。”韦待价几乎没有停顿地回答。

唐朝炼钢的主要燃料仍然是木炭。

李明:“没树怎么造船”

韦待价:“问题不大,还有高句丽呢。”

论优质木材,北大荒就没有怕过谁。

“不是……你们不觉得这里的空气很污浊吗而且没有植被的话,一下雨,水土就流矢了。”

李明的这调调,立刻让大伙儿警惕起来了。

韦待价试探地问:

“那,怎么办”

“不能再这么烧木炭了,破坏环境,一点也不环保。”李明撇撇嘴。

众人战术后仰。

明哥挂在嘴边的这套“环保”经,他们并不陌生。

给高句丽的就是这么念的。

当然,他们这么做完全不是为了保护高句丽的自然环境。

而是高居“环保”的道德高地,以此为由锁死高句丽的手工业发展,为辽东的经济入侵铺平道路。

明哥这是怎么了念经入脑,把自己也给骗了

韦待价和几人交换了一个眼神,郑重其事地开口解释:

“明哥,我们钢铁历史的发展比较长,产业工人比较丰富,我们实施精钢战略是想在调整布局的过程中……”

“行了行了别念了,你这几招都是我教的,还拿来对付我了”李明不耐烦地挥手打断。

韦待价:“可你不是说,不让炼钢……”

李明:“谁说不让炼了我只是说要少用木炭,但可以多用煤炭嘛!”

与海运相似,唐朝也不是没有煤炭,但是应用场景同样很少。

因为产量有限、杂质过多的原因,冶炼的主要燃料依然是木炭。

而且因为唐朝气候湿润温暖,树木茂盛,木炭资源丰富。

除了大炼钢铁的辽东以外,其他地区并不缺乏木炭。

所以对煤炭这一“绿色新能源”兴趣缺缺,并没有进行技术改造的动力。

“环境保护并不是用来遏制别国发展的紧箍咒,至少不全是。

“咱这么糟蹋大自然,把树都砍光了,等到明年下几场暴雨,地皮都要被冲掉几层,这就是报应。斧斤以时入山林知道伐啦”

李明不得不向费一番口舌,把被自己的厚黑学掰弯了的小伙伴们再重新掰直回来。

“煤炭燃烧温度更高,地底储量也大,比木炭便宜得多,还不用砍伐树木,是环境友好的新能源……

“危中有机,我们大可以此为契机,对冶炼业进行一次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

在他的舌灿莲之下,煤炭简直成了绿色环保的清洁能源典范,能源革命的标志。

“明哥,你说得的对,只是……”

房遗则对全境的矿藏情况了如指掌,给他泼了盆冷水:

“只是煤矿并不多啊。”

“多的,只是你们没有仔细去找。”开了千里眼的李明斩钉截铁道。

东北没有煤矿,开什么国际玩笑

他的九年义务教育,他的小学地理,可不是白学的!

小伙伴们狐疑地互视一眼。

李明老哥确实常有脱线的主意,但每一次都被证明是对的。

“那就……”

“请袁天罡出山,让他再去山里找矿。”

…………

函谷关。

李泰麾下的东军正在打扫战场。

在以十几倍的兵力强攻以后,李治的西军主动后撤。

将这道历史有名、但实际战略价值已经大打折扣的古老关隘拱手让出。

士兵没精打采地搬运着尸体,旌旗萎靡。

完全没有胜利的喜悦。

天寒地冻的大地上,到处是一丛一丛的士兵。

几十人是一丛,缩着身体、哆哆嗦嗦地围着珍贵的炭盆。

他们木讷地盯着零星的火点,浑然不知,此去向北三千里的辽东,居然在讨论要不要烧炭火。

@格格党 . www.ggdxs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