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阎应元
“和兄,您到底有多少钱?”老马问道。
后人说过,慈禧隔三差五就在赔款,少则几百万、几千万,多则数亿。
后人还说过,和珅是个巨贪。
能和慈禧相提并论,应该也贪污了百万两吧,也有可能是数千万两吧。
至于数亿两,老马不敢想。
毕竟据他了解,大清每年国库收入也不过数千万。
和珅总不可能贪污了大清数十年的国库收入吧?
这简直不可想象,乾隆……额,皇上儿~
即便只是在心里思考,老马也连忙将称呼改为和珅教自己的。
万一心里说习惯了,以后脱口而出怎么办?
华夏有句古话,祸从口出,自己一定要谨言慎行啊。
皇上儿~是怎么会忍受和珅的呢?
别说是在大清了,即便是在自己老家,贪了数年国库收入,别说你是国王宠臣,你是国王儿子都没用。
“你真以为这钱我贪来全是自己的?”
和珅竖起食指,向上指了指。
老马不解的问道:“难道不是吗?”
“你们那儿的……额,国王要是想弄点钱建宫殿、给自己享受,会怎么做?”
“直接下令收税或者让领主进贡啊。”
“那他们要是不给呢?”
老马理所当然的说道:“那就派兵去收啊。”
和珅扶额,用着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望着老马。
或许老马只是一个临时外派的使臣,没有在他们那儿参与过政治,所以这是凭自己想象说的。
但老马说他是国王的亲戚,还是可以参议国事的大臣,没道理连这个都不懂吧?
那群整天遛鸟逗狗的八旗子弟,只要读过几天书都明白的道理……
和珅简直无法想象,大清未来到底是怎么输给这群玩意儿的。
老马也是反应过来,问道:“所以,你贪的钱都是给了皇上儿~”
“把儿字去掉。”
“可你就是这么教我的啊。”
“我特么是连在一起的,你这都分开了,皇上要是听了能砍了你的头。”
提到自己的脑袋,老马不争辩了,点点头,将此事记在心中。
“多谢和兄提点。”
“您难道全给皇上了,肯定自己偷偷藏了些吧,您给我说说,到底有多少?”
和珅此刻只想毒哑老马,若非这传命的太监是自己人,就这些话传到乾隆耳朵里,自己少不得罪受。
“你还是先想想你的蒸汽机吧。”和珅没好气的说道。
言罢,和珅不再搭理老马。
仔细思考起太监给自己的信息。
乾隆是喝了柠檬水,然后突然命令人来找自己前去。
这能是什么事呢?
总不能是让自己一起品尝柠檬水吧?
【#江阴阎应元#】
【阎应元,出生年月不详,字丽亨,顺天通州(今北京通县)人。
崇祯十四年,阎应元赴任江阴典史。
崇祯十七年,海寇顾三麻子率数百艘战船进犯黄田港,阎应元领兵据守,因功提升为德英县主簿,由于道路不通,未能前去就职,暂住在江阴城外。
弘光元年(1645年),江阴降清,明朝知县林之骥解印去职,清知县方亨继任,循例颁布剃发令。
百姓自发杀死清廷委派的县令举义反清,邀请阎应元为总指挥。
十万江阴百姓困守孤城八十一天,击毙清军三名王爷,十八员将领,杀敌七万五千人(此数存疑)。
城破之日间应元在城门上留的绝命词:“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题讫,带着千人上马格斗,杀死清兵无数,欲从西门突围而不得。
他环顾从者道:“为我谢百姓,吾报国事毕矣!”
自拔短刀,刺胸血出,投在前湖中。
却被清兵捞起绑住,阎应元拒绝向清军统帅下跪,被长枪刺穿小腿血尽而死。
江阴城破后遭屠城仅五十三人幸存。
从此以后,整个江阴地区的人们都采取了对清廷不合作的态度:不当清朝的官,不应清朝的举。
直到乾隆年间为阎应元立祠才开始缓和。】
. . . . . .
评论区:
〖他还说过一句:“大明有投降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典史。”〗
〖守城时还创作了许多歌曲,有一首很出名:“宜兴人,一把枪。无锡人,团团一股香。靖江人,连忙跪在沙滩上。常州人,献了女儿又献娘。江阴人,打仗八十余日,宁死不投降。”〗
〖还有一首江阴女子题的诗:“腐胬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画龙点睛之笔就是最后一句活人不及死人香!骂的是围城24万满清军中的21万投降明军!你们虽然活着,但是遗臭万年!不及我的尸体香飘万年!〗
〖看吧,屠杀都是投降明军做的,又不是满清干的。〗
〖这里居然还有清粉洗地?〗
〖清粉确实很搞笑,谈到清初屠杀,就说搞屠杀的是明朝降军,汉人自己杀自己,跟满清无关,所以满清无罪。
谈到清末抗击侵略,就说林则徐邓世昌等人虽然是汉人,但也是满清官员,他们抗击侵略就是满清抗击侵略,所以满清抗击侵略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