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连二公子都对付不了,那自己回北海郡老家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他能够对付,那就准备离开辽东,看看北海郡老家的发展。
兴许,自己还能抓住大将军的尾巴,为他称霸天下尽到一点辅佐,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点福荫。
再说公孙恭来到军营,将军营里的两万人全部调走。
之后,他带着公孙康给他的那封百年之后传位的信函,分别去了夫馀国和高句丽王室在襄平的居住处,从他们那里各自调走了一万精锐。
夫馀国和高句丽王室一直不满足于辽东这地方,觉得这地方是穷乡僻壤。
他们一直都想要西进,占据更多更好的土地。
只是因为他们一直打不过三郡乌桓的东胡人,一直被限制在这里。
如今,他们窥探到了离开辽东这片土地的机会,甚至有可能吞并河北,争霸天下,他们都欣喜若狂。
当即,他们就和公孙恭约定,五日之后他们便会组织大军赶到襄平。
而这五日,公孙恭做了三件事:
第一,以大军统帅的身份,亲自给张遂回信,表示自己半个月后赶到昌黎,等着看张遂的表演。
第二,和大哥,也就是如今的辽东郡郡守公孙康商议,筹备粮草。
第三,召集亲信将领,和他们商议到昌黎之后,具体拿下张遂的几个计策。
五天之后,夫馀国和高句丽王室果然信守承诺,各自带着一万精锐而来。
夫馀国和高句丽平日里都是全民皆兵的状态。
这次,两个属国都调集了最强壮的一批年轻男人。
这些年轻男人,年龄都在十二岁到二十六岁之间。
一个个目露凶光,跃跃欲试。
在他们的身后,跟着长长的百姓队伍长龙。
都是夫馀国和高句丽的百姓。
妇女居多。
几岁大的孩童其次。
也有部分老人。
这些百姓一边跟着队伍跑,叮嘱这些最强壮的年轻人要抓住机会,建功立业,一边叮嘱他们要注意安全。
一些年轻的少女,兴许是成婚不久,一边紧紧地跟着队伍,一边哭泣不停。
一些孩童被妇女牵着,几乎是生拉硬扯地跟着队伍跑。
时不时地看到他们摔倒在地。
然而,牵着他们的妇女像是失了智一般,将他们拽起来,继续跟上,仿佛看不到这些孩童的磨难。
到处都是妇女和孩童的哭啼声。
公孙恭骑着战马,在亲兵的簇拥下看着这一幕,面无表情。
朝着队伍指了指,公孙恭道:“让百姓都回去,从此处开始,禁制任何人跟随。”
众亲兵这才策马上前,挥舞着马鞭,驱赶着百姓。
百姓纷纷驻足。
公孙恭最后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襄平城。
城墙上,他竟然看到了他的大哥,如今的辽东郡守。
公孙康冲他笑着挥了挥手。
公孙恭点了点头,策马当先离开。
三路大军:两万汉人大军,一万夫馀国精锐,一万高句丽精锐。
共计四万。
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昌黎方向前进。
在大军后方,是无数妇女和孩童声嘶力竭的哭喊。
在大军前方,四万精锐,一张张年轻的脸庞,全是激动和兴奋。
此次作战胜利,他们占尽地利。
只要击溃了大将军张遂的军队,他们就能走出辽东这片狗不拉屎的地方,走出这片他们用尽全力都无法吃饱饭的地方,正式入驻河北,甚至中原,成为那争夺天下的一份子。
建功立业。
富贵荣华。
妻妾成群。
荫及后代。
多么美妙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