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所拿到的,是比在董卓、李傕、郭汜手下更加艰难地狱的副本。
刘协、杨彪这对君臣根本想不到什么好的破局办法。
“……罢了,此事一时也难拿定主意,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刘协背着手,略显无奈。
“如今曹操、刘备俱向朕索要冀州牧一职。”
“依杨爱卿之见,该给谁更好。”
杨彪一捋胡须,眉头紧蹙,沉声分析道:
“如今刘备势大,曹操势弱。”
“按说该给曹操,只是怕给了,引得刘备那边面子上不好看。”
“况刘备手下人,面善心恶,手段狠厉。”
“万一得罪,指不定其又要使什么绊子。”
刘协忙问:
“若朕执意给曹操,可否引得曹操拥护,为朕相抗刘备”
“彼若愿扶朕之青云志,朕不惜放权与他。”
“纵是其为霍光,朕亦在所不惜。”
杨彪紧皱眉头,摇了摇头。
“曹操此人,世之奸雄也。”
“不是我等轻易能够驾驭的,就怕曹操当不了霍光。”
“反倒要做王莽、梁冀。”
微微一顿,又分析道:
“至于刘备,此人志向不小,绝非是愿意屈居于人下的。”
“况其同为皇族宗室……”
杨彪不敢再往下说,不然就大逆不道了。
他的言外之意就是,刘备有兵有权有地盘,手底下还一帮忠心耿耿的兄弟
兼之他又姓刘。
若换作曹操来,搞不好还得当个周文王过渡一下。
而刘备甚至连过渡都不需要过渡,直接就名正言顺了。
“……嘶。”
刘协倒吸一口凉气,如芒在背,后脊发凉。
他第一次在曹刘底下感到如此害怕。
他曾亲眼目睹自己的皇兄是如何被董卓废黜,从皇位上拉下来的。
刘辩已经被狠狠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刘协并不想步他的后尘。
“杨爱卿,朕也知此次曹操、刘备共争冀州牧一职,是二人的互相试探。”
“但依朕看来,两人未必能在短时间打起来。”
“依爱卿之见,朕当如何在这场斗争之中明哲保身”
刘协慌忙问。
杨彪沉吟半晌,才缓声说道:
“依老臣看来,陛下不妨谁都不给。”
“令其承制拜假即可。”
何谓承制拜假
“承制”的意思,就是秉持皇帝的旨意。
“拜假”的意思,就是授予官职。
当然事实上,皇帝并没有这个意思。
这只是军阀们私自封官的一种借口而已。
因为像州牧这种官职不是军阀的,是朝廷的。
接受者,理论上和皇帝建立了君臣关系。
承制拜假在汉末三国尤为流行。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豫州。
豫州巅峰时期,竟然同时出现了三个“豫州刺史”。
分别是刘备、郭贡、孙贲。
刘备的豫州刺史就是陶谦自己表的,没有官方承认。
孙贲则是袁术表的,也没得到官方承认。
郭贡倒是朝廷封的,有官方标志,不过是李傕、郭汜控制的朝廷。
刘备与陶谦,孙贲与袁术,都属于承制拜假,军阀自嗨。
这种行为本身是损害皇权,降低天子威严的。
但既然有了先例,眼下刘协为了在曹刘争斗中明哲保身。
也只能是默许二人的承制拜假了。
无奈之下,刘协最终只能是默许曹操、李翊同时为冀州牧。
最麻烦的事儿算是解决了。
可接下来还有一大堆封赏,等着刘协来批阅。
虽然刘协知道这些封赏算是曹刘走的形势,做面子功夫。
但人家肯做,至少是间接承认了自己这个有名无实的天子。
该封赏就封赏罢,反正刘协也不敢说拒绝。
可这仅是批阅封赏,都仍令刘协头大不已。
首先便是曹操,
这老贼竟要求恢复丞相制度,请求进位丞相。
曹操这厮,北方战事甫一平定,便来挑战汉庭权威。
属实是可恨!
刘备倒还好,只是请求进位为车骑将军。
若要较真的话,丞相肯定是要大于车骑将军的。
但曹操这个丞相,不比他历史上当的丞相。
历史上曹操当丞相时,是军政两手一把抓。
但如今两大强权共治,曹操这个丞相肯定就有一定水分了。
至少跟刘备的车骑将军是不能横向对比的。
刘协同意了曹刘二人的请求。
很快封赏名额便下来了。
曹营这边:
曹操进位丞相,增食邑两千户。
曹洪,封为厉锋将军,赐爵国明亭侯。
于禁,升为偏将军,并封益寿亭侯。
李典,升为裨将军,赐爵关内侯。
乐进,封讨虏校尉,赐爵关内侯。
程昱,升为振威将军。
荀彧,继续担任尚书令,赐爵万岁亭侯。
郭嘉,升为军师将军,赐爵洧阳亭侯。
……
刘营这边:
刘备,进位为车骑将军,增食邑两千户。
李翊,领冀州牧,增食邑千户。
关羽,领青州牧,增食邑五百户。
张飞,进位平北将军,增食邑五百户。
赵云,迁任平原相。
陈登,保留广陵太守职位,兼领九江太守。
田豫,进位齐国相。
黄忠、牵招、陈到等升为裨将军,赐爵关内侯。
……
封赏完毕,皆大欢喜。
使节分作两路,一路回下邳找刘备复命。
一路则去往北方,找李翊等众封赏官爵。
刘备见封赏批下来了,突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李翊既领了冀州牧,至少很长一段时间都要留在北方了。
如此一来,其妻儿便两地相隔不得见。
于是,
刘备下令备置马车,送麋夫人、袁夫人等人去往北方,与李翊一同居住。
孙乾密谓刘备道:
“李子玉天下奇才,生平未尝得水。”
“彼在徐州,便有大量羽翼拥趸,今又得冀州。”
“万一有变,覆水难收。”
“不妨留一女在徐州,或令其子养在下邳。”
“以防不测。”
刘备叱道:
“吾与子玉相识于患难之中,誓同生死,情如泰山。”
“我不负子玉,子玉必不负我。”
“今其为河北战事操练,其妻儿一年不得见一回。”
“今使其父子不能相见,夫妻不能团聚,大绝人道。”
“吾宁死不为此事!”
言讫,又对孙乾指责道:
“吾知公祐出于好心,然君与子玉亦共事数年,岂不知其为人乎”
“愿此语勿再复言!!”
孙乾感慨道,“主公真君子也!”
遂对刘备更加叹服,并表示愿意亲自去操办此事。
刘备然其言,令孙乾负责迁李翊家属的事宜。
然后又命麋竺,拨金银各百斤,钱二十万,牛马各十头补贴李府家用。
另赐童仆五百人,用为路途差遣使用。
麋竺领命照办,反正都是自己的妹夫,钱给谁不是
当麋竺将此事告知麋贞之后,麋贞却道:
“夫君常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故严谨家风,不许我府中之人,以权势欺人。”
“今刘将军加厚我夫过矣,可将赏赐封存于府库。”
“待吾等走后,再告知刘将军,以供府堂公用。”
麋竺心疼妹妹,劝麋贞受了。
麋贞执意不受,同时认为如今战事未平。
河北民众,皆处于失去亲人的伤痛仇恨之中。
所以此次北上搬家,不应该太过兴师动众,以免刺激到河北民众。
糜竺拗不过妹妹,只得答应下来。
很快,府里的图书、用品全部装载好了。
自下邳出发,过道青州,往渤海而去。
不表。
……
却说李翊自魏地辞了曹操之后,回了渤海。
没过多久,也收到了朝廷的表文。
知道自己已经领了冀州牧了。
左右之人,纷纷向李翊道喜。
“冀州殷富,户口百万,刘将军将冀州给了君侯,可见待君侯之厚重。”
李翊脸上却并未有一丝丝高兴,知道:
“能者多劳,智者多忧。”
“故曰,才高者任重,德厚者责深。”
“主公令吾领冀州,也是盼我能早定北方。”
众人闻言,遂纷纷称赞李翊的责任感。
“行了,前日吾领许褚先行,缉袁谭回见于我。”
“事情办的如何了”
李翊出声问。
李翊新招聘的“秘书”甄尧走来,向李翊汇报道:
“禀君侯,此前许将军领兵过甘陵时,见着袁谭。”
“袁谭言说要去找袁尚报仇,遂不肯来见。”
不肯来见
李翊皱起眉头,慨叹道:
“莫非疑我乎”
甄尧躬身说:
“君侯,如今您已领了冀州牧,冀州其余诸郡县皆按兵不动,坐观时变。”
“而袁谭自青州起兵,向我徐州求助,本意便是为了争夺冀州。”
“现在想必是他觉得自己没能得到冀州,便心生不满。”
呵呵……
李翊一声冷笑,“不想这二袁儿都如此的不听话。”
又闻袁尚、袁谭现在到哪里了。
甄尧答曰,此前袁谭接连寇略了甘陵、安平、河间等数个郡县。
加上此前袁尚兵败,袁谭乘势吞并了一部他的部众,可谓实力大增。
眼下袁谭、袁尚两边的实力勉强怼了个平。
正于河间处交兵内斗。
李翊一捋胡须,沉吟道:
“河间离此地不远,我若发兵,半日可至。”
又问,“他二人交斗多久了”
“回禀君侯,探马回报说两家已对峙一个多月了。”
哈哈……
听到这话,李翊又是忍不住笑。
暗想袁绍一世英名,怎么生的这几个儿子却个个短视。
如今冀州都被曹刘瓜给分完了,这两人不想着联手抵御外敌,竟还在那里内斗。
实在不行,你选个边站队也行呐。
“这样,于我点齐兵众。”
“我在漳水对岸下寨,并不作战,只观两家动向。”
“若两家内斗耗损极大,我便趁势收之。”
“若一家得胜,我且助兵败者取胜。”
此前因为刘备与袁谭的举主关系,李翊才考虑扶持袁谭。
但这袁儿实在不怎么听话。
如今有了“袁氏家属”在手里,李翊的选择也就多了起来。
只须坐山观虎斗,待价而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