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皇后自宫宴之后,身子便如每况愈下。往日里,甚至都全免了妃嫔们的请安,大门也常常紧闭,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压抑,。
而管理后宫之权,赵皇后便将后宫诸事交由贵妃与范尚宫共同打理。
温以缇每次见到范尚宫,都见她蛾眉紧蹙,双眼布满血丝,心不在焉。
因此温以缇也不愿去触这个霉头,免得自讨没趣。
与此同时,有关温晴的婚事温老爷也递了信进宫。
第一户人家是京城商户,祖上做过皇商,虽如今家道中落,但世代扎根京城,根基比温家深厚,且人脉广泛。家中资产殷实,好些姻亲都是官宦人家,有着一定背景。
为温晴相看的是这家嫡子,虽不是长子,分家时拿不到大部分家产,但当家太太好歹是他生母,不会怎么亏待。当下,这位郎君是秀才之身,正在备考科举。本朝允许商户子弟科考,以这家的财富,日后谋得官职不成问题。
按常理,这样的家世,会挑选官宦之女联姻。好在温老爷如今升任吏部侍郎,加上温晴与温以缇关系密切,经温老爷牵线,孙家同意了这门亲事。
至于这位郎君为何都到而立之年未婚,解释是因着他一心专注科考,光耀门楣,故而耽搁了婚事。
当然那些都是对外说的,然而,温老爷调查后发现,背后另有隐情。那郎君曾有一位青梅竹马,二人相伴长大,情谊深厚。可那位女子一心攀附权贵,最终抛弃了他,嫁入了官宦之家。
郎君从此遭此打击,心灰意冷,一心科考,不知不觉蹉跎到了而立之年。
虽说他至今未娶正妻,但后院已有两房妾室。两位妾室都已为他孕育子女。
这也是为何他们准备往下寻,温晴这样人家出身的姑娘。毕竟温晴目前也是宫女之身,太过好的门户是看不上的。
第二户是寒门学子,年二十八,老家在外地,有一些田地和房产。是温老爷结识几面的一位学子,已考中举人,即将参加来年春闱,但温老爷认为考中的几率不大。
那家只有一子一女,女儿早已出嫁,家中父母健在。虽比不上商户之家富裕,却是耕读传家,有着清贵的名声。
毕竟,不少当朝官宦人家瞧不上商户,即便商户子弟考中功名,在他们眼中依旧低人一等。
那学子对外宣称丧妻,称膝下幼女是前妻所留。但温老爷派人调查后,发现其前妻之死疑点重重。邻里间常听闻两人激烈争执,原来学子曾提出和离,女方见其前途有望后,坚决不同意,双方为此多次争吵和离。
可没过多久,女方意外身亡,和离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
第三户郎君三十有一,是没落世家,曾经风光过,如今族中仅靠几个小官维持门面,家境与从前的温家差不多,男方在顺天府尹任职八品官。
而他也是个鳏夫,妻子也早逝,留有一女,不过却是彻彻底底被病痛折磨多年后才撒手人寰。这些年,他独自拉扯女儿长大,家中并无妾室姨娘,生活清净。街坊邻里都说,他家家风淳朴,长辈和善,是老实本分的好人家。
其实一开始温以缇对温老爷寻的这三处人家都有所不满,觉得还是配不上温晴,不过细细想来,若是还有好的人选,自家祖父自然不会递信过来,一定是再三斟酌片刻后才选勉为其难选的这三人。
反倒是温晴没有丝毫意外,笑着为温以缇解释。“大人,您怕是对这男女婚嫁之事,还不太了解。以奴婢的出身,若不是您家暗中照应,又提拔了父亲为九品官。奴婢出宫后,怕是只能嫁给商户,甚至是农夫。能有如今这三处选择,对方还都是读书人,又许我正妻之位,已然是难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