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2章 中医药调理消渴(尿崩症)(2/2)

[方药]沙参20克,知母15克,生石膏25克,芦根50克,生地40克,玄参15克,玉竹20克。服6剂,口渴大减,尿量减少,食欲增进,感心悸,自汗乏力,舌淡质红,脉沉细无力。故上方减石膏,芦根,加党参25克,生黄芪30克,远志10克,龙骨30克。又服8剂,诸症除。为巩固疗效,原方又继服6剂。随访半年,正常。

[评析]该病治则一般为滋阴润燥,养肺生津。具体而言,对于不同的病案,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病案1:患者脾胃元气不足,导致运化功能失司。同时,脾胃元气不足使阴亏火旺,阴液暗耗,水津不足,从而引发口渴等症状。因此,治疗方法应采用健脾益气、滋阴生律的方法。这样能够使脾运健、津液生、水津布,从而消除口渴症状。之后,患者可服用六味地黄丸以滋阴补肾,以扶助先天之本,最终使病愈。

病案2:患者郁热化火,消灼肺胃津液,心火偏旺导致阴亏津伤。因此,口干、引饮等症状也随之出现。针对这种情况,治疗方法应采用清肺润燥、滋阴生津的方法,使热消津复,从而使病愈。

总之,在治疗此类病症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病案1,治疗重点是健脾益气、滋阴生律;而对于病案2,治疗重点是清肺润燥、滋阴生津。通过这些方法,患者可以逐渐恢复健康,摆脱病痛。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格格党 . www.ggdxs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