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3章 中医药调理急性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1/2)

急性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

[病案]李某,一位年轻的女性,21岁,于1965年6月16日因发热、咽痛一天而入院治疗。她在出现这些症状之前,曾注射了青霉素并口服了一种名为退热片的药物,然而症状却加重了。在她入院之后,医生对她的身体进行了详细的检查。

入院时的体检显示,李某的体温高达39.5摄氏度,她的咽部红肿,局部还可见到脓性分泌物。此外,她的下颌淋巴结也出现了肿大现象,皮肤上出现了散在的针尖样出血点。尽管如此,她的心肺功能仍然正常,肝大1厘米,质地较软,脾脏则未触及。她的舌头表面呈现薄白苔,脉象表现为浮数。

血象检查结果显示,李女士的血红蛋白水平为136克\/升(13.6克%),红细胞数量为5.05x10^9\/升(505万\/立方毫米),血小板数量为140x10^9\/升(14万\/立方毫米),而白细胞数量仅为0.7x10^9\/升(700\/立方毫米),其中中性粒细胞占12%。

根据这些症状和检查结果,医生最终诊断李某患有急性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和急性咽峡炎

[治则]辛凉解表,利咽解毒。

[方药]银花24克,连翘15克,竹叶9克,牛蒡子9克,薄荷3克,马勃9克,板蓝根30克,生甘草9克,桔梗9克,芦根3克。急煎送服,并以冰硼散吹咽。服药后热浙退,咽痛稍减,汗微出。复查血象:白细胞1.050x109\/L(1050\/立方毫米),中性10%。次日在原方上加用荆芥,以防凉药太过,有遏邪之弊。同日骨髓穿刺检查,示粒系统增生低下,核象左移。入院第三天,白细胞升至3.5x109\/L(3500\/立方毫米),中性40%,体温正常,咽痛明显好转,于前方中去荆芥、薄荷,加山豆根9克,射干6克。治疗六日后,白细胞升至7.7x109\/L(7700\/立方毫米),中性48%。治疗十一天痊愈出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格格党 . www.ggdxs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