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29章 中医药调理流涎症(1/2)

流涎症

[病案]廖某,一位年仅11岁的男孩,自9年前开始出现口角流涎的症状。他口角的涎水呈现出清稀的特点,且口角与下颌部分出现溃烂现象。此外,廖某还表现出畏寒肢冷、四肢不温的特征。在夜晚,他经常出现遗尿现象,严重影响了睡眠质量。由于这些症状,廖某的体型逐渐消瘦,面色也变得无华。

根据中医的诊断方法,廖某的舌苔呈淡白色,脉搏呈现沉细的特点。

[治则]补肾温阳,摄津止涎。

[方药]熟地15克,山萸肉15克,山药15克,五味子6克,丹皮6克,茯苓6克,泽泻6克,益智仁10克,龙骨10克,牡蛎10克,附片3克,肉桂3克。服3剂流涎大减,遗尿止。为巩固疗效又服10剂,诸恙均愈。

[评析]流涎症,又称滞颐,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表现为口涎过多且清稀。这种病状的发生多由脾胃虚寒、命门火衰、下焦虚寒或脾胃湿热上蒸等原因所引起。在本例中,患者因命门火衰,导致化气行水功能减弱,使寒水上泛,从而引发口涎多而清稀的症状。此外,患者下焦虚寒,导致膀胱功能失常,因此夜间睡眠时容易出现遗尿现象。

中医古籍《内经》中提到:“肾者水脏也,主津液”,强调了肾脏在调节津液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医理论,治疗流涎症的关键在于调和脏腑功能,恢复阴阳平衡。因此,针对这位患者的病症,现代中医采用金匮肾气丸加五味子、益智仁、龙骨、牡蛎等药物进行治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格格党 . www.ggdxs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