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所言不假,仗——打的本来就是士气!
范文程见皇太极有所意动,连忙继续说道:
“皇上,贾玌之所以能屡战屡胜,除了他个人的勇武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每战必亲自冲锋陷阵,使得庆军士气大振。
而我军之所以屡战屡败,除了火器等装备不及庆军之外,更重要的是士气低落,将士们对贾玌心存畏惧,未战先怯。”
皇太极听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缓缓点头:
“爱卿所言极是。贾玌虽勇,但其麾下将士未必个个如他一般。我军若能提振士气,未必不能与之一战。”
范文程见皇太极有所领悟,连忙趁热打铁:
“皇上英明!臣以为,眼下当务之急,是皇上亲自率军出征,坐镇辽阳,直面贾玌,以振我军士气!
皇上乃一国之君,若能亲临前线,将士们必当士气大振,奋勇杀敌!”
皇太极闻言,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范文程,而后转过身去,眼神左右摇摆,闪过一丝犹豫,脑海中更是浮现出努尔哈赤的身影!
但理智告诉他,范文程说的,全然不假!
沉吟片刻后,缓缓说道:
“亲征......此事非同小可。朕若亲征,朝中事务该如何处置?
况且,贾玌此人勇武非凡,朕若亲征,是否......”
范文程见皇太极犹豫,心中明白他的顾虑,连忙上前一步,语气坚定而恳切地说道:
“皇上,臣以为,您所虑者,无非是两件事。
其一,是辽阳战事凶险,皇上乃万金之躯,身系天下安危,不可轻涉险地;
其二,是朝中事务繁杂,若无陛下坐镇,恐生乱象。
此二者,皆是皇上为江山社稷、为大清百姓所虑,实乃明君之典范。”
皇太极闻言,眉头微微一挑,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范文程这番话,既点出了他的顾虑,又巧妙地将其归结为“为江山社稷所虑”,而非“怕死”,可谓滴水不漏。
范文程见皇太极神色缓和,便继续说道:
“皇上,关于辽阳战事,臣以为,陛下亲征并非涉险,而是稳操胜券之举。
贾玌虽勇,但他终究只是一人,只要陛下坐镇中军,调度得当,贾玌即便再勇武,也难以突破我军防线。
况且,皇上亲征,必能鼓舞士气,将士们必当拼死护驾,绝不会让皇上陷入险境。”
皇太极听罢,微微点头,但仍未完全下定决心。
范文程见状,语气更加恳切:
“至于朝中事务,臣以为,皇上大可不必过于忧心。
臣建议,可命睿亲王多尔衮以及朝中大臣共同监国,处理日常政务。
若有重大事务,可快马加急送至前线,由皇上亲自决断。
如此,既可确保朝政不乱,又可让皇上专心应对前线战事。”
皇太极听罢,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背着手在殿内踱步,脚步虽缓,却显得有些——杂乱。
范文程见状,知道还需再加一把火,便上前一步,语气恳切地说道:
“皇上,贾玌此人,已非寻常武将可比。
于臣看了,他的勇武反倒是次之,更可怕的是善于鼓舞士气,统御三军。
若任由他继续攻城略地,我军士气必将一蹶不振,届时恐怕......恐怕连沈阳也难以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