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对李泰说:“二弟,这西域之事扑朔迷离,阿史那贺鲁的态度至关重要。若他能真心归唐,那西域必将成为我大唐的坚实臂膀;若不然,恐有一场腥风血雨。我们得想些办法,确保万无一失。咱们得像那编织细密渔网的渔夫,不能让任何一条可能出现的‘大鱼’溜走。”
李泰点头道:“大哥,儿臣以为可从贸易入手。与西突厥开展大规模贸易,让他们在经济上依赖大唐。同时,选派一些能工巧匠前往,助其发展生产,改善民生。如此一来,他们定会感恩大唐,忠心不二。这就像用丝线将双方紧紧捆绑,越缠越紧。比如派些大唐的纺织工匠去,教他们织出更精美的布料,让他们的生活更加舒适,这样他们怎会舍得离开大唐的怀抱呢?”
李治在一旁认真地听着,说道:“我明白了,就像我和小伙伴们玩游戏,大家互相帮助,就会一直做好朋友。我也想为西域的事情出份力,我可以把我的玩具送给西突厥的小朋友们,让他们也开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史那贺鲁开始履行都督之职。他召集各部落首领,高声说道:“大唐皇帝陛下恩准我等自治,又给予诸多扶持。我们当遵循大唐之令,共同开拓西突厥之未来。大唐之文化、技艺皆为瑰宝,我们应虚心学习,方能使我族昌盛。这是我们走向繁荣的康庄大道,大家务必齐心协力。这就如同我们要一起建造一座宏伟的宫殿,大唐给了我们图纸和工具,我们只需努力干活就好。”
然而,一些部落首领面露难色。一位老者站出来说道:“阿史那贺鲁,大唐之文化与我族迥异,我们怎能轻易舍弃祖宗传承?我们的习俗、信仰都是先辈们留下来的,如同我们心中的圣山,不可动摇。”
阿史那贺鲁耐心解释道:“长者勿忧,大唐并非要我们摒弃传统,而是在传承之上加以创新。就像给骏马配上更精良的鞍具,使其跑得更快更远。我们可以保留自己的特色,同时吸收大唐的长处,让我们的族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这就像在原来的篝火上添加大唐的干柴,火焰会烧得更旺,而不是将原来的篝火扑灭。”
在大唐与西突厥的互动中,贸易逐渐繁荣起来。西突厥的良马、香料、珠宝等特产沿着新开辟的商路运往长安,而大唐的丝绸、茶叶、铁器等商品也流入西突厥。长安的集市上,出现了许多来自西突厥的商人,他们带来的新奇物品吸引了众多百姓围观。一位西突厥商人拿着一块精美的宝石,大声吆喝:“瞧一瞧,看一看,这可是我们西突厥的宝石,在阳光下闪烁着神秘的光芒,佩戴上它,定能让您光彩照人。”而大唐的商人则展示着丝绸:“这丝绸,如流水般顺滑,是大唐的顶级工艺,穿上它,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李承乾得知消息后,对李世民说:“父皇,瑶池都督府成效初显,贸易往来使双方受益。儿臣为大唐之远见卓识而自豪,也为西域之稳定发展而欣慰。儿臣觉得这是父皇精心绘制的一幅宏伟蓝图,如今正一点点变为现实。儿臣仿佛看到了西域的未来,一片繁荣昌盛,与大唐紧密相连,如同双生的明珠,相互辉映。”
李泰也说道:“父皇,儿臣建议在西域举办文化交流盛会,邀请大唐与西突厥的文人墨客、艺人乐师齐聚一堂,展示各自的文化艺术。这将极大地促进双方的文化融合,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就像一场盛大的宴会,大家在欢笑与交流中成为挚友。儿臣想亲自去筹备这场盛会,挑选最优秀的大唐文人与乐师,让西突厥的朋友们领略大唐文化的博大精深。”
李治兴奋地说:“太好了,那一定很热闹,我想去看看。我要把我新学的唐诗背给西突厥的小朋友们听,让他们也喜欢上唐诗。”
李世民看着三位皇子,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设置瑶池都督府这一举措,正逐步将西域纳入大唐的版图,加强了大唐对西域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