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心中的猜想后,曹嘉宁放下手中的莲花瓦当,拿起一块从海底打捞的青砖。
文字砖
这块青砖,款式和华夏东汉代时期,使用的几何纹砖、楔形砖类似,属于陵墓用砖。
只不过,华夏内地,从晋朝以后,就很少使用了。
反而是高句丽,一直使用这种款式的墓砖。
高句丽在汉朝统一疆域之内,陵墓制度也承袭秦汉制度。
《三国志·高句丽传》记载:高句丽人“于所居之左右立大屋,祭鬼神,又祠灵星、社稷。”
高句丽人认为,墓室是【陵寝】中的【寝】,将其视为墓主人灵魂休息的地方。
因此,墓室必须像房屋一样,有房顶,有砖瓦结构,这样逝者灵魂才能得到安息。
地位越尊崇,陵墓修建得越宏伟,陪葬之物越多。
由于年代久远,又长时间被海水浸泡,这块青砖已经出现非常严重的腐蚀现象。
原本的青灰色,被氧化、腐蚀得颜色泛黄,好似一块黄色陶砖。
这块青砖,左右两侧,分别铭刻一段文字。
一侧为【愿惠王陵安如山固如岳】
另一侧为【千秋万岁永固】
看到这两行字,曹嘉宁终于确定,他之前的猜测是正确的。
朴到虚这个家伙,果然发现一座古墓。
并且,还是一位高句丽时期的君王之墓。
高句丽,早在汉朝就是华夏的属国,曹嘉宁对其有一定的了解。
他印象中,从高氏高丽到王氏高丽,庙号是【惠宗】的,只有一位。
那就是统一高句丽、新罗、百济的王氏高丽创始人——高丽太祖王建,的长子——王武(惠宗)。
王建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现代化,站在小学门口喊一嗓子,最少跑出来10个王建。
但是,这位【王氏高丽】的开拓者,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狠角色。
他将当时分裂的高句丽、新罗、百济先后征服,合三为一,创立统一的王氏高丽。
在整个高句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惜,他的儿子王武,也就是这块墓砖上提到的【惠宗】,是一个病秧子。
他既没有王建强悍的军事才能,又体弱多病。
王武上位第二年,就爆发了【王规之乱】。
王建第三子——王尧,平定王规之乱,替代体弱多病的王武,成为王氏高丽的第三位掌权人。
王武属于没有太多水花的君王,如果不是王建这位战功赫赫的开国君主,曹嘉宁都不记得有这么一号人物。
王武虽然在治国方面,没有太大贡献,在位时间也很短暂。
但这些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王武是王氏高丽第二位君王。
即便高句丽是华夏属国,它依旧是一个历时数百年的王朝。
王武作为王朝中的一位君王,他的墓室,规模肯定不会小。
曹嘉宁有些兴奋的搓搓手,这次他是冲着宋代沉船而来。
打算快速找到这艘载有越窑青瓷、湖田窑影青瓷的宋代沉船,转道去大兴安岭龙脉之首,取出耶律楚才留下的西王母铜镜和华夏九鼎。
有时候,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他才刚到仁川,宋代沉船没找到,先找到一个高句丽王墓。
我就知道,朴到虚和况英雄这两个家伙,不可能无缘无故搞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