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高丽群臣联合虽然失败,但幸好,让年幼的穆宗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穆宗虽然年幼,不懂如何治理朝政,但他明白高丽绝对不能落入契丹人手中。
公元1009年,穆宗推举高丽太祖王建之孙【王询】为储君,抵制金致阳祸乱高丽的阴谋。
与此同时,偷偷征召镇守西京的【康兆】回归皇城。
穆宗的想法是好的,可惜事情并未按照他计划发展。
康兆回到皇城后,不仅杀了金致阳,竟然废黜穆宗,并将穆宗残忍杀害。
亲自拥立太祖之孙王询为新王,也就是高丽【显宗】。
金致阳是契丹派遣到高丽的内应,金致阳死亡的消息很快传到契丹。
当时,刚好是契丹圣宗【耶律隆绪】刚刚亲政之际。
为了展示自己的威望,耶律隆绪以金正阳之死为借口,对高丽兴师问罪,进攻高丽。
康兆受命率领高丽军队,展开抵抗,与契丹交战。
结果,康兆战死,开京等地被契丹占领,新上位的显宗王询南逃罗州。
显宗和年少的穆宗不一样,他拥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且知人善任。
撤离罗州的同时,安排高丽将领,对占领开京的契丹军队进行持续骚扰。
契丹虽然军力强悍,但他们毕竟是侵略者,不占据本土优势,疲于骚扰。
相反,高丽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即便不能将契丹赶走,却将对方骚扰得疲惫不堪。
最终,契丹无奈撤军,将开京归还给高丽。
就这样,显宗以弱胜强,重新夺回开京,赢得朝中大臣信赖。
契丹撤军后,显宗带领朝中文武,重新回到开京,并以身患恶疾为由,拒绝入朝契丹,同时恢复高丽与宋朝的宗藩关系,重新使用宋朝年号。
显宗的这番行为,相当于狠狠扇了契丹一个大嘴巴子,惹得契丹圣宗耶律隆绪暴怒。
耶律隆绪在鸭绿江上修建浮桥,并在东岸建立【保州】等城池,威逼高丽。
并且,要求高丽显宗前往契丹亲见耶律隆绪,或者归还江东六洲。
这个时期,高丽已经跟契丹撕破脸,显宗前往契丹相当于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显宗又不是傻子,自然不可能干这种蠢事。
至于割让国土,那就更不可能了。
显宗不想去送死,也不愿意割让国土,还不想跟契丹打架,场面陷入僵局。
就在这时,朝中大臣提议,契丹不仅是高丽的敌人同时也是宋朝的敌人。
这个时候可以派出使臣,与宋朝合纵连横,共同对付契丹。
显宗接受这个提议,立即派遣使臣,前往大宋,商议合作对抗契丹之事。
当时,大宋是宋真宗在位。
宋真宗登基后,先后多次向契丹表达希望双方能够和好,但一直没有得到契丹的回应。
契丹仗着国力强横,宋朝又重文轻武,准备再次对宋朝展开进攻。
契丹圣宗耶律隆绪正式下诏,准备出兵伐宋。
就在这个时间节点上,高丽派来使臣,准备与大宋合纵连横,共同对付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