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百零八章:文化的差异
随着公司业务在国内市场逐渐站稳脚跟,林瑶和苏墨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对公司长远发展的考量,毅然决然地将目光投向了更具挑战性与机遇的国际市场,期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让公司能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寻求发展机遇,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从国内领先企业向国际知名企业的跨越。
他们精心挑选并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国际业务拓展团队,由经验丰富、精通多国语言且深谙国际商务规则的张峰担任负责人。张峰在行业内摸爬滚打多年,曾参与过多项重大的国际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有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出色的外交手腕,在业内颇有名气。他不仅能够准确地把握国际市场的动态和趋势,还善于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由他带领团队,林瑶和苏墨对开拓国际市场充满了信心。
团队首先将目标锁定在欧洲的一个国家。当他们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时,立刻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文化差异。在与当地潜在合作伙伴的初次会面中,就出现了一些小插曲。按照国内的商务习惯,大家见面时通常热情握手,笑容满面地互相问候,随后便直入主题,简洁明了地探讨合作的可能性、优势以及利益分配等问题,注重效率和结果。然而,在这个欧洲国家,人们见面时行贴面礼,这种亲密而热情的问候方式让团队成员们一开始有些不适应。而且在商务谈判过程中,当地商人更注重委婉表达和建立长期关系,而非急于达成交易。他们更愿意先花时间了解对方的背景、价值观以及企业文化,通过轻松的交流建立起信任和默契,再逐渐深入到业务合作的讨论,整个过程更像是一场文化与情感的交流盛宴,而非单纯的商业谈判。
在一次重要的商务会议上,苏墨像在国内一样,充满自信地直接切入主题,详细介绍产品的优势和合作方案,希望能尽快促成合作。他列举了一系列的数据和案例,充分展示了产品的高性能、高品质以及在国内市场取得的巨大成功,认为这些优势足以吸引当地合作伙伴的关注和认可。然而,对方团队成员却显得有些冷淡,反应并不热烈,只是礼貌性地点头微笑,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兴趣和热情。这让苏墨感到十分困惑,他不明白为什么在国内屡试不爽的沟通方式和合作方案,在这里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会后,张峰察觉到了异样,向苏墨解释道:“苏总,在这个国家,商务交往更注重情感交流和信任的建立,我们一开始就谈生意,可能让他们觉得过于功利。接下来我们要调整策略,先增进彼此了解,建立良好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林瑶安排团队成员深入学习当地文化。他们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如当地的传统节日庆典、艺术展览、音乐会等,与当地居民近距离交流,亲身体验当地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方式。同时,他们还阅读大量相关书籍,包括当地的历史、文学、哲学等方面的着作,力求全面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和商业规则。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适应,团队再次与潜在合作伙伴接触。这次,他们先从轻松的话题入手,如当地的风土人情、体育赛事、艺术文化等,与对方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企业文化,逐渐拉近彼此距离。在后续的产品介绍中,也更注重结合当地的文化特点和市场需求,强调产品能为当地消费者带来的独特价值,比如产品的设计理念如何与当地的审美观念相契合,产品的功能如何满足当地消费者的特定需求等,让对方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产品的优势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