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人的深思熟虑和激烈讨论之后,最终他们达成了共识并明确地开始了分工协作。身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刘坚毅然肩负起朝堂之上的重任,不仅要与来自闽国的使者展开周旋,更要抵挡住未来可能来自三个国家同时发起的猛烈进攻时,应对那些势力庞大的世家所带来的重重压力。
而刘广,则被委以在极短时间内于通州大规模招募新兵的任务,初步计划招募人数高达十万之众。与此同时,太子将全面接管此次开设恩科的重要考试事宜,尽可能多的选拔出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国效力。
二皇子一方面需要尽心筹备充足的资金,另一方面还需积极与辽州和吉州等地的相关人员保持紧密联系,妥善确定用于安置百姓的具体位置,并合理分配土地资源,以保障将来百姓移民后能够安居乐业。
至于陆肖,其职责至关重要且繁重异常。他需要筹集足够的粮食供应,还要回现代采购武器装备,还有调动各方军队力量。为此,他不得不马不停蹄地在多个地区之间频繁往返奔波。不过好在他拥有神奇的空间能力作为加持,可以自由穿梭往来和运输,否则这么庞大的工作量,光在路上就耽误不起。
果不其然,短短数日之后,闽国的使者便风驰电掣般抵达了上京城。在朝会之上,这位使者郑重其事地取出闽国国君亲笔书写的书信,毕恭毕敬地呈献给皇帝刘坚。
信中言辞恳切,闽国国君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悔意和自责之情。他详细阐述了自己贸然发动对夏国战争这一错误决策背后的缘由,表示完全是因为受到了权臣宁致远的花言巧语所迷惑,才会一时冲动犯下如此大错。如今,他幡然悔悟,不仅已经将罪魁祸首宁致远押送至上京,交由夏国随意发落,而且还心甘情愿地将闽江以北广袤肥沃的土地割让出来,作为对夏国的巨额赔款与补偿。唯一的请求便是希望夏国能够从此以后以闽江为两国的边界,两国各自相安无事、永不侵犯彼此领土。
收到此信后,夏国皇帝刘坚表现出极大的度量和宽容,亲自热情地接待了来自闽国的使者。他先是赞扬了闽国国君勇于认错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的行为,接着便下令立刻将宁致远打入死囚大牢,等待后续审判。不过由于,在这场战争中,夏国的三皇子不幸于漳州身受重伤,情况十分危急,急需静心调养方能痊愈。鉴于此,刘坚决定暂且搁置双方罢兵议和之事,待三皇子身体恢复健康返回京城之后再行商议具体细节。在此期间,他吩咐手下妥善安排使者暂居驿馆,并好生招待,不得有丝毫怠慢之处。
随后的日子里,刘坚对待闽国使者的态度显得颇为微妙,既没有明确表示拒绝和谈,也未给出确切的答复时间,总之就是不紧不慢、若即若离地拖着此事。这种暧昧不明的做法令闽国使者如坐针毡,每日都焦急万分地盼望着能早日得到一个确定的结果,但始终未能如愿。
一个月之后,时光荏苒,夏国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秋闱大考。与此同时,刘广负责的招兵工作也圆满收官,一支崭新而充满朝气的队伍已然成型。另一边,陆肖运来了数量惊人的武器装备以及充足的弹药。这些精良的军备迅速被装配到新组建的军队之中,使其战斗力瞬间飙升。
刘坚视察过后,豪情满怀地为这支劲旅命名为“夏国皇家第一军”,这个名字不仅彰显了其重要地位,更激发了全体将士们的斗志与荣誉感。而为了确保这支军队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威力,陆肖还特意抽调出一个营的兵力,对他们展开了专业化、高强度的特训。
此时,三皇子所率领的十万雄师早已严阵以待,他们浩浩荡荡地进驻到闽江北岸,并顺利地与东海舰队成功会师。而在闽江南岸,则是闽国的军队延绵百里的大营,双方隔着滔滔江水对峙相望,剑拔弩张之势一触即发。
终于,经过一系列紧锣密鼓的筹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在这一天,当一切都准备就绪之时,陆肖威风凛凛地站在旗舰之上,大手一挥,下达了全军出击的命令。刹那间,东海舰队所有的军舰犹如出海蛟龙一般,齐刷刷地驶出码头,在宽广无垠的江面上整齐的一字排开。那一艘艘巨大的战舰宛如钢铁巨兽,黑洞洞的炮口森然对准了闽国军队的大营和水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