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拉此刻正十分欣喜的道:
“王子,已经全按照您的吩咐的做好了。”
“左贤王等人确实如同王子您所预料的那般,没有出言反驳。”
“现在,王子您在草原的声望已经无人可比了。”
“甚至不少原本闲散的游民,都来投奔于您了。”
泷涛闻言亦是颇为的欣喜。
不过,他欣喜之余又不由得沉思起来:
“没想到秦人的方法,竟然如此管用。”
“我如今的声望已经远胜兄长冒顿了。”
“看来背靠秦人,确实是好处不小。”
“哎......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
泷涛想到了自家的残缺。
但是自己若是没有残缺,秦人又岂会相助于自己?
自己又岂会暗地里为秦人做事?
“也许便是有得必有失吧。”泷涛微微一叹。
——
上郡。
李信望着匈奴人们成群结队的送来的牛马,则是心情十分的不错。
而且这些匈奴们。
甚至还十分自觉派遣了一支军队的一路对牛马护送协助,生怕出现什么意外。
李信看向一旁的蒙恬笑呵呵的道:
“蒙恬啊!今年有了这些牛马,这上郡的耕地怕是能轻易的翻倍吧。”
“想必以后的上郡,都无需再从南方运粮过来了。”
“如此一来,这上郡将会越发的稳固。”
上郡的地理条件不如南方。
人口也因为常年被匈奴袭扰,而比较少。
所以蒙恬等一众士兵驻扎在此时,还需要从南方运送军粮过来解决粮食问题。
或者军队集体开垦田地,来种些粮食。
不过并不多,他们主要职责还是戍边而非种地。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匈奴在制作攻打秦军的计划里,会有袭击粮道这一条的原因。
蒙恬闻言点了点头:
“如果百姓们愿意开垦的话,有这些耕牛的帮助确实能够开垦出大量的耕地。”
“可是他们......应该买不起你的这些耕牛吧。”
李信摇了摇头:
“又不用让他们买,租借给他们就行了。”
“这耕牛租借,一年就收他们四石粮食吧,也就一两亩地的产粮。”
蒙恬听后则是有些诧异:
“一年才收四石?你竟然只赚取这么一点儿?”
“我还以为你会和其他地方一样,耕牛一年的租金要收个十几石或是二十石呢。”
李信怔了怔,颇为不解的道:“蒙恬你怎么会这么想?”
“仙府他不也是喜欢低买高卖吗?你最近难道不是在帮仙府在交易吗?”蒙恬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蒙恬为人沉稳,一般都是不苟言笑的样子。
故而说起话来也是一脸的正直模样。
李信闻言则是有些无语,当即碎碎念道:
“没想到蒙恬你对我弟的误解,竟然如此之深。”
“看来你应该是在上郡驻守太久了,对我弟是一点都不了解啊。”
“我弟他可不是那种贪财之辈。”
“如今所做,皆是为了日后能够更好的征服匈奴稳固边疆。”
“和我叔父一样,我弟乃是真正的忠君爱国之人。”
“你看,如今这上郡是不是因此而欣欣向荣。”
......
见李信一脸认真的在那里解释。
蒙恬终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有成我不过是开个玩笑,没想到你竟然还认真了。”
“我和仙府虽然接触不多,但是仙府的为人,我还是比较清楚的。”
“方才不过是故意调侃一二罢了。”
李信听后则摸了摸下巴,有些狐疑的看了眼蒙恬:
“......蒙恬,你竟然还会开玩笑?我怎么从来不知道。”
蒙恬:“......”
呵呵,这并不好笑。
——
“不过......有成你还真是自信,竟然真的将粮食如数兑换给了那些匈奴。”
“如此一来,他们大部分人想必都能轻易的熬过这个寒冬了。”
“你日后想要征讨匈奴,不怕会因此而更加困难吗?”
蒙恬看着城外正在兑换粮食的一众匈奴们,忽然开口道。
李信摇了摇头:
“这冬天虽然寒冷,但是匈奴们真的饿急了,有性命之危之时就会宰杀牲畜来吃。”
“几乎不会有多少匈奴,真的饿死在这寒冬。”
“这些牲畜日后都是我大秦的财富。”
“我现在这是在保护它们。”
蒙恬:“......”
“而且,等到来年开春之后,他们手上有余粮,也方便咱们的骑兵打到哪里吃到哪里不是?”
“我反正没打算带一点儿粮食,只打算带上战马武器。”
“到时候一路上的粮食,就得全靠他们的「慷慨接济」了。”
蒙恬:“......”
蒙恬突然感觉,这李信的用兵理念似乎是越来越“奇”了。
“有成......这些做法,莫非都是仙府教你的?”蒙恬迟疑了一下。
李信点了点头:
“是啊,我弟他更精于攻心之战。”
“如今咱们在草原所实施的便是我弟所言的......心理战术。”
“通过适当的给予利益,来腐蚀分化草原匈奴。”
“这匈奴本就不团结,如今他们能在咱们这里得利。”
“日后和他们交战,也必然会有人倒戈,甚至于主动来投。”
“还有扶持那泷涛,提高他在草原的声望,亦是分化匈奴的手段。”
“他站的越高,便越会受到咱们的掣肘。”
“只可惜我弟不愿披甲上阵,不然的话......必能立下不世之功啊。”
蒙恬听后则是陷入沉思之中。
他倒是没想到李信近来所做之事,里面还有如此多的门道。
随后不由得深深的看了一眼李信:
“有成,你确实变化很大啊。”
“和当年,真是大有不同了。”
“以前的你虽然用兵奇,但却是在战术上奇。”
“如今却是奇在这人心之上了。”
李信则是想到了当年伐楚之败,随后轻声道:
“这人心,终究才是战争中最大的变数。”
“兵书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我虽然自从军之时便知晓这个道理,但是却从没有真正理解过它。”
“否则你我二人,当年也不至于落得那般下场。”
蒙恬听后则是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
李信的话语,同样勾起了蒙恬心中那份并不美好的回忆。
二人明明打的顺风顺水,势如破竹,眼看就要灭楚了。
结果最后却因为后方叛乱,最终只能灰头土脸的从楚地逃离。
这是二人都难以忘却的耻辱。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