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城的规模其实并不算大,城内人口不过三万,相比于河南的其他城市,多少显得有些冷清。
如今驻扎在此的官兵,皆是从别处紧急抽调而来的。
原本驻守此地的官兵,早就在和李自成以及张献忠的战斗中消耗殆尽。
此时驻守这里的将领名叫汪乔年,他出身科举,在天启二年考中进士,初入官场时担任刑部主事,之后在官场上一路摸爬滚打,最终担任郎中一职。
后来,因为母亲不幸去世,他遵循孝道,回乡守孝。
崇祯二年的时候,他以工部郎中的身份被重新启用,凭借着自身出色的治理能力和良好的品行,一路稳步升迁,先后担任青州知府、登莱兵备副使、平阳知府等职。
直至后来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河南。
由于原本的三边总督傅宗龙在项城战败被杀,局势危急,汪乔年临危受命,接替其职位,总督三边军务。
汪乔年十分清楚当下局势的严峻,因此上任之后,立刻四处奔走,收拢召集那些散亡的士兵,又调集边防部队,好不容易才凑起了三万人,用以防守河南。
不过此刻,大部分人马都被派去对付李自成了,仅剩下五千兵马留守信阳。
这天,汪乔年如往常一样,正带着士兵在城内巡逻,此时烈日高悬,酷热难耐,汗水湿透了他的官服,可他依旧没有停留。
突然就在这时,一个小兵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由于跑得太急,连行礼都顾不上了,而是直接气喘吁吁地说道:
“大人,大事不好,城外发现一支军队,从旗号和穿着判断,看样子像是张献忠的队伍。”
“什么张献忠”
听到这话,汪乔年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仿佛被一层寒霜笼罩。
他心里清楚,张献忠此番前来,恐怕是要对信阳城动手了。
这对他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
毕竟张献忠的队伍虽说大多是农民军,但人数众多,更何况这家伙跟李自成一样,到处宣扬“义军来了不纳粮”之类蛊惑人心的口号。
这使得城内百姓有时难免对他们心生向往,一旦人心不稳,城防便岌岌可危。
想到这儿,汪乔年不再迟疑,果断对着身边的亲兵下令:
“你即刻带领一队人马,兵分六路,火速前往附近求援。”
“不管遇到了哪路兵马,务必让他们尽快赶来救援信阳。”
“记住,一定要快!”
亲兵神色一凛,大声应道:
“遵命!”
随后便带着一群士兵,如离弦之箭般迅速出了信阳城,朝着四面八方疾驰而去,马蹄扬起的尘土久久未散。
本来按照正常情况,每个省份的兵力都有固定驻扎区域,求援只需前往附近驻地即可。
但河南的状况比较特殊,因为伴随着李自成和张献忠的肆孽,河南此时早已乱成一锅粥了,各处兵力调动频繁,毫无固定驻扎点可言。
官兵和起义军四处奔波,时而官兵追着起义军打,时而起义军追着官兵打,行踪飘忽不定。
这就导致汪乔年根本不清楚周围有哪些友军,只能寄希望于碰运气了。
遇到哪支军队,就让哪支军队前来救援。
紧接着,汪乔年赶忙登上城楼,城楼之上烈日炙烤,热浪滚滚,但他却毫不在乎,而是亲自指挥让各处官兵做好迎战农民军的准备。
同时在心中暗暗祈祷,盼望着援军能尽快赶到,守住这座城。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张献忠率领的大军终于抵达信阳城下。
当看到眼前这座小城时,张献忠骑在马上忍不住仰头大笑出声。
在他看来,信阳城比他之前打下的襄阳城可要小得多了,城内驻扎的兵力也不多,拿下这座城池简直易如反掌。
想到这儿,张献忠随即面色一沉,高声下令道:
“攻城!”
伴随着他下达命令,身后的大军也是迅速行动了起来。
当然,打头阵的依旧是那些刚刚加入队伍的农民军。
这些人显然被当作了炮灰。
虽说张献忠自己也是农民出身,但时过境迁,伴随着这么多年的南征北战,他的身份早已改变。
如今的他,已具备上位者的冷酷与决绝,不再将这些普通农民视为自己人。
而那些接到命令的农民,此时眼神中却满是恐惧与无奈,因为他们知道这简直就是去送死。
可他们又不敢违抗命令,只能乖乖拿起各式各样简陋的工具冲了上去。
有的拿着锄头,有的握着镰刀,甚至还有人扛着木棍,赤膊上阵,准备攻城。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简易的云梯被人抬着一起冲了过去。
本来在正常情况下,大军攻城前总要先劝守城将领投降,若是对方肯投降的话,也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但是很明显,这样的情况并不符合眼下的情况。
因为无论城内守将降与不降,农民军进城后都要大肆劫掠,以此获取粮草补给。
除此之外,肯定也会进行大肆屠杀!
所以,守城将领无论如何都不会投降,既然如此,双方也就无需多费唇舌,直接干就完了!
与此同时,汪乔年在城楼上看到城外密密麻麻的大军,不由得也是紧紧皱起了眉头。
因为敌军数量实在太多了,放眼望去,少说也有十几万人,人头攒动,密密麻麻遍布整个视野。
虽说大多是农民军,没什么战斗力,但这庞大的数量仍令人胆寒。
好在这个时候来攻城的不是李自成,因为李自成这个时候的兵马早已超过了五十万人。
而且他的兵马可不仅仅只是农民军,其中甚至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投降的官兵,这就导致李自成无论是兵马数量还是战斗力都远超张献忠。
要是李自成来的话,怕是顷刻之间,这信阳城就要守不住了。
与此同时,眼看着城外农民军准备靠近城池时,汪乔年果断下达命令。
“开炮!”
一时间,城墙上火炮轰鸣,一枚枚炮弹在天空中划过一道弧线,随后落入了农民军中,瞬间就炸死了不少人。
与此同时,官兵们手持火铳,子弹激射而出,还有师官手持弓箭,箭矢如同暴雨般射出,瞬间又有不少农民军倒下。
这一幕吓得那些刚加入的农民军惊慌失措,当下纷纷扔掉手中的武器,就不要命的向后逃了起来。
他们从未经历过战争的残酷,如今眼看着还未真正开战就已死伤众多,心中恐惧到了极点,只想赶紧逃走。
但张献忠怎会轻易放过他们,下一秒,事先派出的督战队立刻上前。
这些督战队成员手持长刀,面目冷峻,将所有试图逃跑的农民军全部斩杀。
剩下的人被这血腥场景震慑住,吓得浑身发抖,再也不敢逃跑,随后只能硬着头皮,一轮又一轮地朝着城池冲去。
张献忠骑在马上,大声怒吼道:
“你们都给本王听好了,谁敢逃跑,本王就杀了谁!都给本王冲!”
“只有拿下了信阳城,你们想要什么把王都给你们!”
“粮食、银子、女人,要什么都有!”
然而这句话并没有鼓舞到那些正在攻城的农民军,反而是鼓舞到了督战队。
紧接着督战队再次上前,挥舞着长刀和皮鞭,驱赶着农民军向前冲锋。
与此同时,张献忠这边也没闲着,身后部队早已开始布置火炮,此刻刚好布置完毕。
随着张献忠一声令下,“轰轰轰”,火炮声瞬间震耳欲聋,炮弹带着呼啸的风声,径直朝着信阳城袭去。
在之前与官兵的交战中,张献忠缴获了不少火炮,这些火炮威力巨大,是攻城夺寨的最佳帮手。
不过,汪乔年显然早有防备,因为有几门火炮就是正对着在献忠的火炮打的!
再加上他是从上打下,占据了优势,所以没过多久,就炸毁了张献忠的三门火炮和一些火炮手。
张献忠看到这一幕气得鼻子都歪了,只能让火炮兵重新调整了距离,然后在进行攻打。
一时间双方炮火纷飞,整个战场陷入一片惨烈之中,硝烟弥漫之时,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
而此时,张献忠早已退到了一处安全地带。
这里四周空旷,不受城墙上火炮的威胁,他正好在此指挥整个大军。
一旁传令官手中的令旗挥舞不停,指挥着部队的进攻节奏。
当张献忠正忙着攻城时,另一边,李定国派出去的探子终于发现了左良玉的踪迹。
实际上,张献忠之前的猜测没错,左良玉一直以来就像个甩不掉的狗皮膏药,紧紧尾随在他们身后。
并且时不时的窜出来捅他一刀!
而之所以不和张献忠正面交锋,一鼓作气的将他消灭,也不是因为左良玉还有什么小心思,而是这些农民军压根就没有那么容易被彻底消灭。
之前左良玉试过好多次,每次眼看着就要弄死张献忠了,结果这个时候张献忠就会弃车保帅,让手下的农民军进攻官兵,而他则是带着老营的人马趁势溜走。
什么
你说为什么左良玉不杀了那些农民军,然后再去追杀张献忠
拜托!
杀不完的好吗
要知道从几个月前开始,张献忠的军队数量就没有少于十万,其中最起码七万都是刚加入的农民军,而左良玉的军队也就只有两万多而已。
两万正规军杀七万农民军,看起来问题也不大,可是当这七万人毫无章法的冲过来的时候,左良玉的大军也是会乱的。
而大军只要一乱,军心什么的也就没了!
这个时候哪里还有时间去追杀里张献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