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石听了,咬咬牙,壮着胆子走进房里查看。尹氏看到他进来,吓得浑身如筛糠般发抖,在丫鬟的搀扶下,就要给杨万石磕头认错。杨万石摆了摆手,让她起来,尹氏这才战战兢兢地坐下。
杨万石出来后,把屋里的情况告诉了马介甫,父子俩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马介甫提出要离开,父子俩哪肯,苦苦挽留。马介甫无奈地笑了笑,解释道:“我要去东海办事,这次只是顺路来看看。等我回来,咱们再好好聚聚。”
一个多月后,尹氏能下床走动了。起初,她对杨万石百般侍奉,十分殷勤。可时间一长,她发现杨万石不过是在虚张声势,胆子便又大了起来。先是言语嘲讽,接着开始破口大骂,没过多久,又变回了原来那个泼妇。
杨老头实在忍无可忍,半夜偷偷收拾行囊,离开了这个家。一路南下,到河南当了道士。杨万石知道后,因为惧怕尹氏,连去找父亲的勇气都没有。
一年多后,马介甫办完事回来,得知杨家的现状,气得火冒三丈,把杨万石狠狠责备了一番。随后,他立刻叫喜儿过来,让孩子骑上驴子,将他带走了。从此,乡里人都对杨万石指指点点,十分看不起他。
后来,学政来考核,因为杨万石品行恶劣,革去了他的功名。又过了四五年,杨家遭遇火灾,熊熊大火瞬间吞噬了房子,家中财物也烧得一干二净,还连累了邻居。村民们一怒之下,将杨万石告到官府,杨万石被罚了一大笔钱。这下,杨家彻底家产败光,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附近村子的人互相警告,谁都不许给杨万石房子住。尹氏的兄弟也恨妹妹胡作非为,和她断绝了关系。
杨万石穷得走投无路,只好把小妾抵押给有钱人家,带着妻子南下求生。到河南地界时,盘缠已经花光。尹氏吃不了苦,整天和杨万石大吵大闹,吵着让丈夫把自己卖了改嫁。正巧有个杀猪的光棍,拿出三百文钱,把尹氏买走了。从此,杨万石只能独自一人,在附近的村庄里四处讨饭,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
这一日,杨万石拖着饥肠辘辘的身子,晃到了一户朱漆大门前。还没等他靠近,门口的家丁就瞪着眼睛,大声呵斥,不让他靠近半步。就在这时,大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位官员模样的人走了出来。杨万石不知哪来的力气,“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哭得那叫一个凄惨。
官员听到动静,停下脚步,仔细端详了杨万石半天,试探着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杨万石抽抽噎噎地说出自己的姓名。官员一听,满脸惊讶,脱口而出:“这不是伯父吗!怎么落魄成这副模样?”杨万石闻言,定睛一看,这才认出眼前的官员正是喜儿,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喜儿赶忙将杨万石扶起,带着他走进府中。一进厅堂,杨万石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这里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和自己现在的处境简直是天壤之别。不一会儿,杨老头扶着一个小孩走了出来。祖孙三代相见,百感交集,抱在一起痛哭流涕。哭了好一会儿,杨万石才缓过神来,将这些年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