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八章商业帝国
1932年3月1日,炽热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新加坡这片土地上,大街小巷弥漫着独特的南洋气息。在城市的一隅,一座外观并不起眼的建筑悄然挂上了“RtS科研所”的牌子。这是刘国梁秘密成立的军火实验室,隶属于复兴军火集团旗下。之所以选址新加坡,是因为这里的科研氛围宽松自由,仿佛是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的高端科技人才。在街头巷尾,时常能看到不同肤色、操着各种语言的科学家们匆匆而过,他们怀揣着对科学的热忱,来到这片名义上还是英国殖民地的土地寻求发展机遇。
RtS科研所秉持着外向型的经营模式,奉行一种近乎完全自由主义市场的理念——只要你怀揣着足够的金钱,无论是哪个国家或是哪个组织,都能购买到这里的科研成果。这种理念与英国人一贯尊崇的自由市场原则不谋而合,只要科研所按时依法纳税,英国殖民当局便不会多加干涉。在英国人眼中,这个新成立的科研所不过是众多尝试中的一个,他们怎么也不会相信,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科研机构能捣鼓出什么惊世骇俗的好东西,毕竟每个国家都对自己的核心技术视若珍宝,怎会轻易外流。
可实际上,RtS科研所是刘国梁新式武器的核心研发基地。每当有新武器研制成功,科研所便会巧妙地以其他产品的名义,将生产权转让给复兴集团。复兴集团的秘密工厂位于湖北襄阳,这里地处南阳盆地,恰好在中国的中心地带,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无论是通往东南西北,路程都不算遥远。发达的水运交织着纵横交错的陆路,让这里的交通极为便利。有校长的中央军、桂系以及粤系作为坚实后盾,刘国梁根本无需忌惮当地的地头蛇势力。不仅如此,他还暗中给予我党一成股份,心中想着这样在未来抗战之时,红军也能拥有充足的武器装备来抵御外敌。
在复兴集团的收益分配上,校长拿走五成,刘国梁持有三成,李宗仁与蔡廷锴各得一成。不过,公司的经营权牢牢掌握在刘国梁手中,其他各方仅享有分红的权利,同时可以优先获得武器装备的补给。刘国梁特意郑重声明,复兴集团的武器严禁用于内战,一旦发现违规使用,便会取消武器供应资格,不过分红收益依然会照常发放。但刘国梁心里清楚,这份声明对于校长来说,约束力微乎其微,所以他目前也不敢贸然加大对复兴兵工厂的投入,甚至连张家的入股邀请都暂时搁置了。他心里盘算着,以后要到东北去,在那里寻一个合适的地方,重新建设一座完全属于自己的兵工厂。毕竟,以后特战队所需要的秘密武器,必须依靠自己研发,放眼当时的其他国家,也没有实力研制出后世那些高科技武器。
此时,刘国梁原本拥有的两成青霉素分红,如今只剩下了一成,另一成以五百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张家。这笔钱刚到手,便被他迅速转手,用于在世界各地购置武器装备,以至于他手头几乎没有了闲钱。而义勇军爱心捐助基金会前前后后总共筹集了一千万银元,这些善款也都被刘国梁拿去从美国购买物资了。战争,就像是一头永远填不饱的吞金巨兽,逼迫着刘国梁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去搞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