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荣,你来说说,如何解昆山之围?”校长突然将目光转向刘国梁,紧紧盯着他的眼睛,目光中似乎在传递着某种信号,仿佛在说:“小子你最好给我想个好办法,给你的大领导长长脸。”
刘国梁深吸一口气,镇定自若地站起身来,双手背后,挺直腰杆,不卑不亢地说道:“第十师团就算再厉害,它也只有一个师团,经过近十天的激战,他们也只剩不到两万人了,而且一线作战兵力不足一万五千人,所以不足为惧。”这一番开场白,语出惊人,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会议室里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众人纷纷交头接耳,脸上露出惊讶与怀疑的神情。然而,不管是否属实,起码此刻校长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轻松,他微微点头,示意刘国梁继续说下去。
“那你可有退敌之策?”李宗仁连忙出来为刘国梁站台,他站起身来,双手在空中虚按,示意众人安静,阻止其他人插嘴,以免继续陷入无休止的扯皮。李宗仁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刘国梁的信任和期待,他相信刘国梁一定能想出破敌之策,扭转当前的不利局势。
“不论是第二师还是172师,都是敢打敢拼的精锐,所以他们的安全不用担心。只要我们不放弃反击,日军就无法抽调主力去围歼他们。”刘国梁有条不紊地分析着,眼神坚定,语气沉稳,让人不由自主地信服。
“你说的轻巧,拿什么部队去进攻?我的十一师只剩六千人了,171师也只剩五千人了,就连市中心的两个师加起来也不足一万五千人,双方几乎是一比一的兵力,我们不可能有胜算。”陈诚觉得刘国梁这是在哗众取宠,他立刻毫不客气地反驳起来。陈诚的脸涨得通红,情绪激动,他站起身来,双手叉腰,向前走了两步,直直地盯着刘国梁,言语中带着一丝质疑和不屑。在他看来,刘国梁的想法太过天真,不切实际,以当前的兵力对比,根本无法与日军抗衡。
“我们还有五六万地方兄弟部队,日军即便再厉害,他们也要吃饭,子弹和炮弹也不是消耗不完的。”刘国梁不慌不忙,依旧保持着镇定,他微微抬起头,眼神坚定地看着陈诚,进一步解释道。
“国荣,你的意思是让五六万地方部队到后方去打第十师团的后勤补给线?”廖磊反应迅速,最先明白了刘国梁的意图。他的眼睛一亮,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廖磊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兴奋和期待,他对刘国梁的这个计划表示认可,认为这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是的,地方部队虽然战斗力低,但胜在人多。只要他们能不断地骚扰日军的后勤补给线,那么日军运往前线的物资就会相应减少,少一分物资,第十师团的战斗力就减弱一分。”刘国梁详细地阐述着自己的计划,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听到这话,在场很多人都觉得这个办法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眼中露出了思索的神情。他们开始低声讨论起来,脸上的表情逐渐从怀疑转为认同,仿佛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就算能影响日军的后勤补给线,可如何给日军主力施压,不让他们集中主力歼灭第二师和172师?”白崇禧觉得拿地方军队对战日军后勤部队这个思路不错,有点田忌赛马的感觉。不过,他认为当务之急是如何防止日军抽调主力歼灭城中的军队,这一点他觉得几乎难以做到,不禁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白崇禧皱着眉头,双手抱在胸前,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脸上露出担忧的神情。他的问题一针见血,切中了当前局势的要害,让众人陷入了沉思。
“有多少兵力就做多大的官,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没有打残一说。我们武器装备、兵员素质可能不如日军,但我们需要有一颗血战到底的不服输的心。我们的同胞有四万万之众,而我们的土地就这么多,所以还希望各位将军不要吝惜自己那点损失。”刘国梁言辞恳切,情绪激动,他向前走了两步,双手在空中挥舞着,希望将军们不要保存实力,不要吝惜手头的兵力,只有敢打敢拼才能拖垮日军。就像前几天的战斗,丧门星的第三团三千多人打到只剩两百多人,却依然在顽强战斗,他们的英勇事迹就是最好的榜样。
“说得好,辞修、燕农,你们不要怕拼光,打完了我给你们补充兵员。打不赢,国家蒙羞,你们日子也不会好过。人活着就要争一口气,希望众将士齐心协力奋勇杀敌,洗刷国人百年来的屈辱!”校长都发了话,下面的将军们便不再多言。校长站起身来,双手撑在桌面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大声地鼓舞着士气。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在会议室里回荡,仿佛给众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大家的心中充满了斗志和勇气。
“咱们占据地理优势,白天小鬼子有飞机有大炮,那我们就晚上进攻。白天城区的两个师只需要防守,我们的目的不是拯救他们,也不是夺回昆山,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只有这个目的达到了,那日军会不战自退。”刘国梁做了最终总结,明确了作战思路。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眼神中透露出自信和决心。他的这番话,让众人对未来的战斗充满了信心,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