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6章 真的是你(1/2)

随着陈宇与林凯成功取得联系的故事播出,寻亲节目热度居高不下,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节目组收到的求助信和电话源源不断,每一个求助背后都藏着一段动人的故事,承载着寻亲者无尽的期待。

这一回,求助者是一位名叫秦悦的年轻妈妈,她要寻找的是自己儿时的邻居小伙伴晓峰。秦悦记得小时候,他们两家住得很近,每天放学后都会一起在院子里玩耍。晓峰总是充满活力,跑得特别快,每次玩捉迷藏,秦悦都很难找到他。他们还一起养了一只小狗,取名叫“球球”,三人形影不离。后来,晓峰家因为工作调动搬走了,从此两人失去了联系。秦悦只模糊记得晓峰家搬去了南方的一个沿海城市,具体是哪个城市,她也不确定。

节目组寻亲团队迅速展开行动。寻亲团队成员小张说道:“咱们先根据秦悦提供的模糊信息,梳理一下南方的沿海城市,看看能不能缩小范围。”成员小王点头回应:“行,我这就去收集资料,把那些经济发展较好、人口流动比较大的沿海城市列出来,说不定能从中找到线索。”

经过一番整理,他们确定了几个可能的城市。寻亲团队兵分几路,分别前往这些城市。小张这一组来到了其中一个沿海城市,他们先与当地的居委会取得联系。小张对居委会工作人员说:“您好,我们在寻找一位多年前可能搬到这里的人,他叫晓峰,小时候和邻居秦悦一起玩耍,还养过一只叫‘球球’的小狗。您这边有没有印象?”居委会工作人员思索片刻后说:“这时间太久了,不太好确定。不过我可以发动社区的志愿者帮忙留意,你们也可以在社区公告栏张贴一下寻亲启事。”

于是,寻亲团队在各个社区张贴了详细的寻亲启事,上面不仅有晓峰和秦悦儿时的合照,还附上了两人小时候的故事。同时,他们还利用当地的社区广播,每天定时播放寻亲信息。

在另一个沿海城市,小王那一组与当地的宠物协会取得了联系。小王对宠物协会的负责人说:“我们要找的人小时候和邻居一起养过狗,叫‘球球’,您这边能不能帮忙在会员里问问,有没有人知道相关线索?”宠物协会负责人热情地回应:“没问题,我们协会会员众多,我马上在群里发消息,让大家留意。”

几天过去了,各个小组都没有收到有效的线索。但寻亲团队没有灰心,他们决定进一步扩大寻找范围,联系周边城市的相关机构和社区,继续发布寻亲启事。

与此同时,节目组又接到了一位名叫赵爷爷的老人的求助。赵爷爷要寻找的是他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战友老陈。赵爷爷回忆起当年,他们一起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老陈总是在关键时刻给予他支持和帮助。战争结束后,两人都回到了家乡,但由于当时通讯不便,后来就失去了联系。赵爷爷只记得老陈的家乡在北方的一个农村,村子附近有一条很宽的河,河上有一座古老的石桥,老陈还有一个妹妹叫小花。

寻亲团队深知寻找抗美援朝战友的难度,但他们毅然决然地接下了这个任务。团队成员小李说:“咱们先和抗美援朝历史研究机构合作,看看能不能从历史资料里找到老陈所在部队的信息,说不定能顺藤摸瓜找到他的家乡。”成员小赵回应:“好主意,我这就去联系相关机构。”

在与抗美援朝历史研究机构沟通后,他们获取了一些关于老陈所在部队的大致信息。寻亲团队根据这些信息,在北方展开了大规模的排查。他们走访了一个又一个农村,只要是附近有宽河和古老石桥的村子,都不放过。

小李和小赵来到了一个疑似的村子,他们向村口的一位大爷打听:“大爷,您知道村子附近有座古老石桥,村里以前有个去抗美援朝的叫老陈的人吗?他还有个妹妹叫小花。”大爷皱着眉头想了想,说:“好像是有这么个人,但都过去这么多年了,小花早就嫁人了,老陈后来也搬去了县城,具体地址就不清楚了。”

寻亲团队没有放弃,他们又赶到县城。在县城里,他们与当地的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合作,继续寻找老陈的下落。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一个老旧小区里找到了老陈的住址。

赵爷爷见到老陈的那一刻,激动得热泪盈眶:“老陈啊,可算找到你了,这么多年,我一直惦记着你呢!”老陈也是老泪纵横:“老赵,我也想你啊,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再见面。”两人紧紧相拥,仿佛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却又无比珍贵的岁月。

再说寻亲秦悦小伙伴晓峰的团队,他们在持续的寻找中终于有了转机。在一个沿海城市的宠物论坛上,一位网友看到寻亲启事后联系了寻亲团队。这位网友说:“我听我朋友提起过,他小时候也和邻居一起养过狗叫‘球球’,而且他也叫晓峰,现在住在隔壁城市。你们可以去问问他。”

寻亲团队立刻与这位疑似晓峰的人取得联系,并安排秦悦与他通话。秦悦紧张地问道:“晓峰,是你吗?我是秦悦啊,咱们小时候一起玩,还养过‘球球’。”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传来激动的声音:“秦悦?真的是你!我是晓峰啊,这么多年,我也经常想起咱们小时候的事儿。”两人都激动不已,回忆着童年的点点滴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随着这两个寻亲故事在节目中的播出,社会各界对寻亲公益事业的支持更加踊跃。一些通信公司主动提出为寻亲者提供免费的通讯服务,方便他们与寻亲团队及可能的亲人沟通;教育机构也表示愿意为寻亲家庭的孩子提供免费的学习辅导,帮助他们在寻亲过程中不落下学业。

在众多新的求助信息中,有一位名叫林晓的女孩引起了节目组的注意。林晓要寻找的是她在大学时期的导师刘教授。林晓在大学时,刘教授对她的学业和生活都非常关心,指导她完成了许多重要的课题。毕业后,林晓去国外深造,与刘教授的联系渐渐减少,后来失去了联系。林晓只记得刘教授喜欢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经常在学校的图书馆查阅资料,而且刘教授有一个习惯,喜欢在笔记本上记录自己的研究心得,笔记本的封面上有一个自己手绘的梅花图案。

寻亲团队先来到林晓毕业的大学。他们找到学校的图书馆管理员,团队成员小孙说:“您好,我们在寻找曾经在这儿工作的刘教授,他喜欢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经常来图书馆查阅资料,您有印象吗?”管理员回忆道:“刘教授啊,他已经退休了。不过以前确实经常在图书馆,你们可以去问问学校的老教师,他们可能知道刘教授的联系方式。”

寻亲团队又走访了学校的几位老教师。一位老教师说:“刘教授退休后,好像搬到了一个安静的小镇,专心研究和写作。但我不知道具体是哪个小镇。”

寻亲团队通过网络搜索和分析,筛选出几个符合安静且文化氛围浓厚的小镇。他们在这些小镇的文化站、图书馆张贴寻亲启事,详细描述刘教授的特征。

在其中一个小镇的文化站,一位工作人员看到寻亲启事后,对寻亲团队说:“我们这儿倒是有个退休的教授,喜欢研究古代文学,经常来我们文化站借阅相关书籍,笔记本上也画着梅花图案,不知道是不是你们要找的人。”

寻亲团队立刻与这位教授取得联系,林晓得知消息后,通过视频与教授通话。林晓激动地说:“刘教授,我是林晓啊,您还记得我吗?这么多年,我一直想跟您说声谢谢。”刘教授笑着说:“林晓啊,当然记得,看到你现在发展得这么好,我很欣慰。”师生二人相谈甚欢,回忆着大学时光的点点滴滴。

在寻亲的道路上,节目组始终秉持着不放弃的精神,与社会各界紧密合作。每一次成功寻亲,都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人间真情的力量,激励着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到寻亲公益事业中来。

这一次,节目组收到了一位名叫苏然的年轻人的求助。苏然要寻找的是他在一次志愿者活动中结识的朋友雨薇。那次志愿者活动是去山区支教,苏然和雨薇在活动中一起给孩子们上课、玩耍,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活动结束后,两人各自回到自己的城市,起初还通过电话联系,但后来因为苏然换了电话号码,就与雨薇失去了联系。苏然只记得雨薇住在一个有着名历史古迹的城市,而且雨薇很喜欢绘画,她画的山区孩子们的画特别生动。

寻亲团队开始行动,成员小周说:“咱们先梳理一下国内有着名历史古迹的城市,然后逐个排查。”成员小吴回应:“好,我去收集这些城市的资料,看看能不能找到与雨薇相关的绘画社团或者艺术机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格格党 . www.ggdxs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