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4章 终局的碾压!【九千字大章!】(1/2)

第174章 终局的碾压!【九千字大章!】

在正式的攻辩开始前,中间有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后台,李旭和团队的所有核心小伙伴们坐在一起。

夏晓禾提着一个塑料口袋从外面进来,见里面的氛围有一些严肃,他轻轻合上了门。

而后将塑料口袋打开,说:“我买了一些雪糕,大家吃一点吧。”

此时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有胃口吃雪糕。

倒是李旭,慢悠悠地从袋子里取了一块,撕开,咬了一口。冰凉的雪糕顺着喉咙滑入到食道里面,瞬间让他的思维都变得清醒了不少一般。

他笑了笑:“味道还不错,好久没吃过这种东西了。”

安朵朵抬起头:“接下来就是攻辩环节了,看得出来对手对我们的项目好像很了解的样子,有把握吗”

李旭将那根雪糕放在嘴里,用力咬了一下,软糯的雪糕冻得牙齿都有一些酸了。他有一些囫囵地说:“我想大家其实可能弄错了一件事情。”

李旭将没有吃完的雪糕随手丢进了旁边的垃圾桶里面。这一幕看得夏晓禾轻轻皱眉,他觉得这个动作其实一点都不酷。

李旭继续说:“攻辩环节,看似是我们跟对手的辩论,要战胜的是对手,其实不对。”李旭的眼睛有莫名的光芒在闪烁,说,“我们的对手其实是台下的评委和一众投资人,我们要做的不是战胜张野和叶瑾和,而是要打动台下的评委,你们能明白我的意思吗”

当李旭淡定地说出这句话以后,小伙伴们都陷入了沉思。

唐悄凝是最先没心没肺笑起来的人,她说:“说得也对,李旭胸有成竹,我们其实没必要这么操心了。”

李旭的目光在大家的面前滑过,心情莫名感慨,略微沉默了一下,说:“今天是我们这个项目成熟前的最后一舞了,不论这一次总决赛,以什么样的形式结束,我们的项目都会彻底地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去。一起成长的不仅是项目本身。”

李旭顿了一下,嘴角浮现一抹笑容:“我现在已经21岁了,其实还很年轻,大家也是。但是在今天过后,我们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学生了,我这么说大家能明白我的意思吗我很高兴这一路上有大家这么好的伙伴,将来我们还会遇到更多各种各样的风浪,或许并不像如今我们遇到的这种单纯干净的困难了。”

李旭深吸一口气,认真地说:“但无论如何,我希望我们初心不变!”

夏晓禾跟李旭项目的时间是最短的,但她此时却是最为感动的。

她不由地回想起当初自己还是一个初中生的时候,李旭在家里跟她描绘未来场景时的样子。没想到一转眼,那样的场景竟然成了现实。

她轻声嘟囔了一句:“莫名其妙说这么煽情的话。”

李旭哈哈一笑,随后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他的目光自所有人的脸上再次划过,擅长处理财务数据的沈墨白、对公司运营管理十分清楚的安朵朵、算法大佬叶睿达、硬件百科全书雷饮冰、安全专家刘云飞,还有薛雪、夏晓禾、唐悄凝……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他们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出色!

李旭轻笑了一声:“你们知道我们这个项目真正的护城河是什么吗”不等其他人回答,他便意气风发地说,“不是这个项目本身有多好,而是你们啊!”

随后他嘴角浮现一抹冷笑说:“叶瑾和跟我有过一面之缘,暑假的时候她还只是个刚刚毕业的研究生。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刚才的路演表演的确惊艳……但是,她只是一个人,甚至我在想她对他们的项目熟悉到哪种程度都不好说。”

“而我们,是一起经历了那么多的团队。你们的能力和我们的默契,才是我们这一次比赛拿下最终优胜奖的护城河!”

而后李旭斩钉截铁地说:“发挥我们的专长,我们不会输的!”

一面说着,李旭一面缓缓地戴上了耳麦。

接下来的环节并不止他一个人在战斗,团队的所有人都会成为支撑对决的一部分!

……

休息的时间很快就到钟了。

李旭和叶瑾和分别站上了舞台。

主持人在舞台中央讲解了攻辩环节的规则,他拿起话筒看了一眼提示卡,然后端庄地开口:“攻辩环节,具体规则如下,由评委提出问题,由创业者回答。在创业者回答结束后,其他创业者可以针对回答的问题,提出质疑。”

很显然,这并不是类似于大学生辩论赛那样的攻辩,由评委针对项目提出针对性的问题,核心是在于解答评委的疑问,或者说解决评委的痛点和顾虑。

而对手的质询则是彻彻底底地站在对立的角度,增加破除评委顾虑的难度。

这样的比赛形式,比起选手之间的互相提问可要合理得多。

除此之外,双方团队的背后各有一个显示屏,他们背后的技术人员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调出一些数据或者其他的佐证材料播放在显示屏上,更直观地论证自己的表述。

主持人宣布完规则以后,左右看了一眼,而后才微笑着问道:“请问双方创业者代表做好准备没有那么我宣布攻辩环节正式开始,首先请评委提问。”

第一个提问的评委是阿里云安全的一名工程师,他认真地翻阅了手上的资料以后抬起头,目光直接望向了李旭:“李旭同学的信用分系统需要采集消费、社交、出行等二十三项数据,这在隐私保护方面是否存在隐患”

耳麦里立刻传来了刘云飞的笑声,他说:“这个问题也太简单了,李旭你简单地跟他说一下我们的加密架构。”

和别的企业老大不同,李旭是一路跟着项目一起成长起来的,项目的方方面面他都很清楚,虽然不是专业的,但是基本的原理都是明白的,所以只是刘云飞提醒了一下,他便微笑着缓缓开口:“我们采用的三层加密架构,消费数据与社交数据存储在不同服务器。信用分计算时会对敏感信息进行匿名化处理,这点已通过工信部安全认证。”

说着,李旭将手指向了屏幕说:“现在我们可以给大家看一下这个功能的具体操作。”

他话音刚落,后台的薛雪便已经操作电脑,在显示屏上直观地展示出了应用程序的界面,点开某展示权限开关,李旭说:“用户甚至可以自主关闭社交匹配数据源,就像关闭微信朋友圈一样简单。”

台上的叶瑾和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合适的质询,便沉默下来。

主持人问:“请问对方是否有质询”

叶瑾和没有说话,耳麦里也没声音,遗憾的是张野和叶瑾和都不是这方面的技术人员,所以都没有想出什么质询的内容。

见对方也没有什么表示,李旭嘴角浮现了一个淡淡的笑容。

接下来是第二个问题,而这个评委是来自清北大学的副校长,他翻看报表抬起头望向了叶瑾和:“智慧停车项目提出要收取15%调度服务费,但现有停车场管理系统多采用年费制,如何说服传统经营者”

叶瑾和深吸一口气,说:“我就以万达集团为例吧!”

她面向大屏幕说,“稍等一下,请让我们的技术人员为大家展示一份合作协议。”

相比于李旭在展示的时候流畅而快速,叶瑾和他们团队在调取这份协议的时候,着实了不少时间,并且连电脑桌面都没有隐藏直接投影到屏幕上,大家看着大屏幕上点开文件夹,又从文件夹当中选到那份协议,最后以word格式打开。

相比之下,李旭的投射只展示需要的界面,高下立判。

观众们虽然没有因此而议论纷纷,但叶瑾和还是感到了一丝无力,在筹备这次的路演时,她已经跟张野的所有部门都对接过了,但是很遗憾地说,只有她一个人很累。

公司部门之间害怕多做事,相互推诿,公司还没有起飞,但已经有了这样的现象。

对于整个项目的所有细节,她是真的下了苦功夫的,甚至连她不懂的那些技术也是熬夜硬啃了一遍的,所以在登上这一次的路演舞台时,她才会那般的自信。

只是她也知道自己的表现,得罪了公司里的很多人。

用某个部门主管的话来说就是事情都是我们做的,我们陪着这个项目成长到现在……结果突然来了一个人就凭着嘴上功夫厉害,好家伙,功劳全是她的了。

有一些话甚至没有避讳,便传到了她的耳朵里。

原本叶瑾和是不在意这些风言风语的,在她看来这些都是无足挂齿的聒噪,只要自己足够强大,就可以不惧这些,但是此时她忽然意识到,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好在屏幕上还是出现了那份协议,她舒了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思绪,开始认真介绍:“我们已经与万达集团达成试点,通过提升20%车位周转率的事实数据”

然而就在叶瑾和的团队找那份协议的时候,李旭这边的小伙伴们可没有一个人闲着,通过耳麦,安朵朵告诉他,这里可以质询一下,薛雪马上把数据发上屏幕。

叶瑾和的回答不能说是惊艳,但也算是中规中矩了,至少根据她的这份协议,的确算是打消了评委的部分顾虑。

然而就在主持人提出对手是否有质询时,李旭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随后大屏幕上突然插入两组数据,李旭就着数据便开始质问:“根据中国停车行业协会报告,2014年全国经营性停车场联网率仅7.3%。”

他调出对手运营数据:“试点的20个停车场中,有14个需要市政配合改造系统,单个停车场接入周期长达47天——这种模式真的具备可复制性吗”

李旭突如其来的,质询一下子打乱了叶瑾和的节奏,因为李旭不仅有公开的运营数据,而且还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针对评委的提问,找到了行业的报告,一时间叶瑾和的脑袋有一些发懵,但此时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强行镇定说:“这种模式当然具有可复制性……嗯,首先首先不是所有的停车场都需要市政府配合改造。其次其次,根据我们的熟练度……我的意思是……”

叶瑾和有一些磕磕绊绊的强行解释了一番,李旭脸上依旧带着和煦的笑容,点了点头,“好的我的质询结束。”

叶瑾和看着李旭那张酷似黎明的脸,一时间莫名觉得这人的样子觉得有些烦躁,她有一些心虚的看了看台下的评委,倒是没有从评委的脸上看出太多内容。

这一场比赛的强度很高。

台下的评委足足有十几位之多,哪怕一个评委问一个问题,至少都有十几个问题。

为了给双方的创业者足够的缓冲时间,被提问的对象是交替进行的。

但饶是如此,回答一个问题,就要立刻转换思维,思考对方的回答有没有可以质询的地方,对于一个人的精力和注意力也是极大的挑战。

叶瑾和慢慢变得有一些力不从心了。

她自然也是带了耳麦的,但耳麦的那一头只有张野,偶尔能够提一些建议。

但是相比之下,没有及时收集数据和相关材料,能把评委的问题回答好已经很不错了,对李旭的质疑显得不痛不痒。

慢慢的,叶瑾和也有一些疑惑起来,她不明白为什么李旭此时还显得那么轻松。

每一次的回答也好,质疑也好,李旭都能够瞬间反应,并且大屏幕上还能快速调出一些关键性的证据,直观地展示出来。

而李旭此时的注意力根本没有放在叶瑾和身上。

团队的小伙伴们在后面没有压力,又有时间,各司其职。

很多东西李旭甚至不需要思考,他们就能及时给出反馈了。

所以看似是高强度的回答和质疑,但李旭并没有那么累,他只是将小伙伴们的成果,用更精准和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罢了。

作为团队成员的夏晓禾其实更能够理解此时他们的效率。

看似是所有人在帮助李旭回答、收集资料,但实际上如果不是因为李旭对这个项目从头到尾掌握得那么清楚,又怎么可能一瞬间get到每个人的关键呢

又如果不是因为大家一直以来都各司其职,为了一个相同的目标,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彼此之间又怎么会这么熟悉,有这么高的默契,一个团队仿佛就像一个周密的整体一般运作呢

就像蜂群一样的配合。

而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李旭。

而双方的表现,台下的评委自然也能够窥探出一些端倪。

相比于叶瑾和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在问题本身的时候,李旭已经有足够的精力来观察评委们了。

他已经逐渐摸到了评委们提问的规律,看似这些评委来自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但实际上他们的提问都遵从这一个原则,因为两个项目都用到了互联网,都是需要用户,所以有很多商业上的关键点是一致的。

当一个问题问完了叶瑾和,可能就会换一种形式再问自己了。

掌握了这个原则以后,李旭在准备的时候就更加游刃有余。

这场攻辩还在继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格格党 . www.ggdxs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