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156杀一人为一住菩萨,杀十人为十住菩萨
李存孝看到那里的时候,差点都有些绷不住。
佛道两家虽然都说人欲繁杂,但根本上还是认为,这些都可以靠修行来克服。
道门讲清心寡欲,佛门说色空不异,都是如此。
然而明教却否认了后天的可能性,直接认定了世间人生而有罪,而且后天难以改变,乃至要从物理上消灭黑暗。
不过老百姓又不是傻子,传承血脉香火的执念更是深入骨髓。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明教在大秦根本混不下去。
还是后来女主临朝,急需有人为其歌功颂德,抚平争议。
这时候明教嗅到了机会,摇身一变,成为了当时净土宗里不起眼的一支,从暗中传法的野教派,变成了有官方身份的佛门分支。
这个阶段,明教收敛了爪牙,看上去很是老实。
可等到安史乱军席卷河北,天下大乱,这帮人立刻坐不住了。
当时的明教教主法云借着兵荒马乱,扯旗造反,自称为十住菩萨、平魔军司、定天王,自号“大乘”。
甚至大肆号召“杀一人者为一住菩萨,杀十人为十住菩萨”,乃至接连屠城,这样“消灭黑暗”的速度自然是比绝育要更快。
流民百姓一开始都是求一条生路,等到开了杀戒,堕落为匪寇,道德直线下降。
而对于道德还没丧失的,法云也有办法,那就是“狂药”。
令人吞服之后,服药者“父子兄弟不相识,唯以杀害为事”,彻彻底底化作嗜杀的野兽。
这时候,明教的扭曲本质暴露无遗,与反对杀生的常理佛教认知不同,法云是大肆杀戮并宣扬杀戮。
他不仅屠杀官吏,还一路屠灭寺舍,斩戮僧尼,焚烧经像,宣扬“新佛出世,除去旧魔”。
所以说,这个教派的教义,从根子上就是歪的!
只不过后来郭令公力挽狂澜收服二京,朝廷缓过气来,自然不会放过这头号反贼。
大军讨伐下,法云身死,明教元气大伤,再度蛰伏起来。
而因为明教屠戮僧人的黑历史,佛门诸脉人人喊打,尤其是净土宗,对其简直是恨之入骨。
奈何后来武宗灭佛,净土宗十不存一,其遗产反倒被明教抢夺,助后者死灰复燃。
而“狂药”的事,李存孝在带镖局赶来州城的时候也有听闻,但那消息说的却是黄潮的乱军。
“人肉作粮,该不会就是用来炼制这种狂药吧”
把书放回原位,李存孝心里有些沉甸甸的。
原本以为明教只是个乱世野心家,没想到却是一群披着佛皮的杀人狂魔。
这种狂信教派一开始都是喊着同均匀共饱暖的幌子,等到把人骗进去,才会露出獠牙。
按照书中所说,这种“狂药”还有很强的成瘾性。
黄庭境界之下的武者服用之后,很容易就会被摧毁神智,变成不知父母兄弟、只知杀戮屠城的野兽。
而在种魔武道这个体系下,只怕二者之间还会产生更恐怖的化学反应,想想都不寒而栗。
“幸好当初高家嫂子没有被骗入教.不,我也是到了州城才知道这些消息。”
“明教的高层和底层之间,未必是坦诚相待,只怕那些筋肉境、脏腑境的香主,都不一定能猜到上面那些人的疯狂。”
“不过话又说回来,朝廷和名门正派,都能正大光明地攫取资源。”
“明教在安史之后便被打为妖教,这帮人屠城制狂药,只怕也有资源不够分的因素在里面”
正想着这些有的没的,才走出藏经阁几步,李存孝意外发现,圆光正等在楼下。
二人一边往德正的禅房去,一边交谈,很快便见到了德正和翘首以盼的郑延昌。
“英雄出少年啊!李三郎,自从盂兰会后,这州城中的豪门大户,想见你的人可是多如牛毛,却都不得其门而入啊。”
后者一看到李存孝便是双眼放光,赞美的话一骨碌倒了出来。
不像个身居朝廷正五品官位的要员,反倒像个亲切的邻家长辈。
但正如对方所说,这些天李存孝故意闭门不出,除了练功,就是在熟悉州城的豪门。
真正了解之后,其实也就可以一句话概括。
有天鼓寺撑腰的他,只有荥阳郑氏值得正视。
无他,一般的家族,是无法保证代代都有人才,也无法保证每一代的家主都能做出英明决定。
说不定哪一代出个极品家主,整个家族就被葬送。
所以对于普通家族来说,不断吸纳新血的宗门才是真正长久不衰的存在。
很简单的道理,一家一姓的俊杰,如何比得过一州一府的俊杰
但是这里面,唯有五姓是个例外。
就以荥阳郑氏举例,其分北祖、中祖、南祖三脉,每一脉都有近十房,每一房
林林总总,嫡系旁支加起来,族人数千,其操持的产业更是广泛。
若论规模,完全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宗门。
而且比起一般的家族,因为顶着金字招牌,大量渴慕五姓女的寒门才俊投身其中。
这所有姻亲关系的总和,才是荥阳郑氏的全部实力。
至于同出一源的博陵崔和清河崔,那就更不用说。
若非早年被安史连累元气大伤,说不定当今乱世,还能逐鹿一番。
所以李存孝看郑延昌如此礼遇,也不敢托大:
“长史世出高门,所见过的英才,犹如过江之鲫。在下薄德寡能,谬赞了。”
“只是听说贼人踪迹已现,不知可有我能出力的地方”
眼见李存孝有意转移话题,郑延昌也不着急,接口道:
“不错。我们已经确定,贼人就在城南永安坊中,实力最高者不过黄庭。”
“不过此次被掳掠的孩童太多,若是贸然进攻,只怕伤了人质。”
“李三郎那日在盂兰会,一身战力不俗,身法更是惊人。”
“我方才与德正住持商议,希望你能作为先锋,我自然会在一旁为你压阵。”
李存孝闻言了然。
他倒不觉得对方是看中了自己的战力,而是如话语所说,此次营救孩童,关系官府的声望。
万一出意外,有信众广泛的大和尚们一道,也好引导百姓的情绪。
而他最近名声不小,被选中也不奇怪。
“可郑长史,正因为我在盂兰会后小有声名,此去难道不会打草惊蛇”
“正是要打草惊蛇。”
郑延昌于是便把“钓鱼”的计划一五一十地讲了。
并且再三保证,自己会和圆光一道在旁压阵,必然优先保证李存孝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