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她自幼被当做皇子培养,不就杀尽了她那些窝囊兄长。
............
寒冬腊月里,玥国朝堂初定。
距离登基大典还有三日之时,边关就传开了璃月国宣战破城的消息。
内忧外患再一次袭来,封帅迎战的圣旨快马加鞭传了出去。
礼部尚书负责筹办登基大典。
明太师想在登基大典上设伏,最简单的办法便是通过礼部尚书职责便利,把他想安排的人安插进来。
到时候一旦行事成功,明太师顺势而为,拥护大皇子为帝,连登基大典的布置都省了。
两个孩子身形也差不多,龙袍换个人穿。
若是没成功,他也可以贼喊捉贼,把自己的罪责冲洗干净,甩在负责布置登基大典的礼部尚书身上。
仪妃便是明白这一点,才这么急着过来告发。
当然,若说她从来没有生过私心,也是不可能的。
她拿到那封暗信时就有过迟疑,她还在想着,若是明太师拥护大皇子为皇,那她....是不是也就可以做太后....
可是这个想法很快就被她打消。
她不像苏南初那么命好,能得到这么多人喜欢。
裴勇敬重她,李德死忠她....
虽然他们对她也行礼,对她也恭敬,称她一声仪妃娘娘,可是她能看出来,这跟他们待苏南初是不一样的。
前朝里,上官堇也站在她身后,还有那个窦翊,以前在家中,也听父亲提及过,连父亲都赞不绝口的人,也忠心于她。
就连她出宫省亲的时候,看见街上散发的邸报上,也都是歌颂她,赞美她的话。
提到了她对工部的贡献,提到了她如何改良的兵部武器。
还有她路过的烈士陵园....
邸报上也明晃晃的写着,璋贵妃娘娘谏....
然后言辞恳切,激情澎湃,声情并茂,阐述着璋贵妃娘娘如何为烈士陵园提字,为烈士陵园书写诗词。
还有那句,为国家流血牺牲的人,国家该予与他们应有的尊重与殊荣。
她不知道这些是不是真的出自她的手,不知道那个明明跟自己一样,都生在宫里,困在宫墙里,甚至她读的书,习的礼还不如她的人,是不是真的能写出来这样鼓动人心弦的词句。
她只知道,民心所向,事已定局。
她争不过她。
而且,入宫的这三年,再次出宫,她觉得自己似乎已经跟外界脱节。
宫外的那些新增的事物,她根本就从未听闻,还有府中下人口中,皇上一战成名的那也是出自璋贵妃之手的神器....
她都不知道。
都不是什么平头百姓,太师扶持大皇子什么目的,她怎么会不清楚。
她只是个深宫妇人,到时候朝政自然要掌控在太师手中,她唯一可以依靠的父亲现在又被对方挟持。
对方如此野心勃勃,到时候真的会让幼帝坐在皇位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