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简韩的名字,橫凌忍不住看了一直沉默的天浒帝一眼。简韩虽有忠君爱国的名声,但从天浒帝的记忆中看,两次造反的人不会如传闻里的忠君爱国,相反他还十分贪恋权力。
天浒帝对上了橫凌的眼神,“阳逋的直觉比我们的眼睛好用多了,我过去老眼昏发,看错简韩了。”
天浒帝哀叹一声,十年的皇帝生涯,培养了他为将时所不具有的政治敏感度,他现在回想刚登基时的天真,都不由得为自己捏一口气。
犹记得刚造反时,他根本没想过要走上皇上那个位置。他是为了手下的士兵而造反,若是士兵能吃饱饭,他根本不回去造反,他的人生理想就是和父亲一样做威震四邻的将军,保护住他身后的温暖坚韧的百姓。可是,他手下那支军队让乾颍帝不安,拖欠军粮军饷天浒帝尚且能忍,但要将他从主将的位置上拉下来,他不能忍了。
他造反虽有换一个皇帝的想法,但没有自己当皇帝的野望。只是当各地群起响应时,他的队伍越来越大,他手下的人越来越多,他就成了一方势力。紧接着。镇南军和镇北军也反了,他们三方结成了联盟,轻而易举的改朝换代了。
天浒帝作为势力最强和率先攻入皇宫的一方,理所当然的入主皇宫,准备登上帝位。
天浒帝自嘲一声,那时他的野心就已经膨胀了,被权利蒙蔽了双眼。他自持众望所归,实际上,其他两个势力又岂会甘心,这个众望所归只是他自己所臆想的。
现在的天浒帝想起那时的场景,也得感谢自己那时还不算太糊涂,记得把军队放在城外防备他信赖的盟友,记得自己该把军队尽快送回边关抵御邻国。
可惜把军队送回边关的方法不对,他信赖其他将军就和信赖自己一样,给与了各个将军极大的自治权利,各个军队的驻扎地几乎独立于中央政府之外,他在镇南军和镇西军中的影响力小的可怜。国家也因为他错误的决策分割开来了。
天浒帝认真说:“我们得想个和平且无后患的办法,把简韩(镇北将军)洪羽(镇南将军)两人送回边关继续做他们的将军。”
橫凌微微点头,并给与了一个等会讨论的眼神。橫凌转头看向子仪和阳逋,天浒帝最信任的两个人说:“我会说服孙晗去治水,你们两个去说服陆纲和子琪,无论如何,治水要先安排下来。”
子仪沉思了一阵,想到简韩在军营里对他的暗示,他小心的对橫凌说:“若是您愿意娶镇北将军的嫡女为皇后,那我们也许就不必担心镇北将军了。”
橫凌又忍不住看了天浒帝一眼,笑不可支,“娶一个女人来稳固地位不荣誉,而且不能保证这个联合的可信。镇北将军可不是只要一个外戚名头就会满足,他对子女也无多少爱护之心,不妥不妥。这样的话,不必再说了。”
子仪点点头,他也知就算娶了简将军嫡女,也不过是权宜之计,无法去除根本的隐患。
橫凌笑道:“我们三人一路从小兵走到现在,遇到的险情数不胜数,我们每一次都成功战胜了,又何必担心这一次无法胜利呢。”
子仪和阳逋也笑了,“我们面对强悍的西专蛮子都不害怕,又哪里会怕现在这个小小的困难。我们只是不愿和同胞刀戈相向,国家生灵涂炭。”
橫凌赞同的点点头,“这件事我们必须要和平解决,我们举兵造反的目的是为了我们的士兵,我们的百姓,这个初衷我们不能忘。”
三人细细的讨论了简韩和洪羽的性格和现在的局势,又为如何打破平衡激烈的辩论了一阵。
子仪倾向于与简韩结盟逼走洪羽,而阳逋则认为可以说服洪羽将军站到我军阵营,这两条建议都被橫凌否决了,“镇南军、镇北军和镇西军正处于一个摇摇欲坠的局面中,我们三人都对皇位垂涎不已。此时因为我们势大,暂且可以维持平衡,但不会太久,其他两个军团也不会轻易我们结盟。我们不如把孙晗拉入战局,他才是变数。”
橫凌停顿了一下,看着两人闪烁的眼神,明白他们两人并不反对便接着说:“我今日下午便把孙晗找来讨论甫河水患赈灾的问题,你们立即去劝说陆纲(清党文臣)和子琪,明日他们三人都应站出来自请去赈灾。”
子仪和阳逋点头应是,退下了。